[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2938.5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2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池庆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浚钦 |
主分类号: | B62M3/08 | 分类号: | B62M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踏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踏板一般包含一具有一轴孔的踏板本体、一设置于该轴孔的心轴、一设置于该轴孔与该心轴之间的前滚珠轴承,及一设置于该轴孔与该心轴之间的后滚珠轴承;然而,此种踏板为了要安装该前、后滚珠轴承,该轴孔需贯穿该踏板本体两侧呈两端开放状,造成该踏板本体外观不佳,且该轴孔的孔形构造也较为复杂,而且,在组装时,该前、后轴承需分别进行组装,并无法同时与该心轴进行组装;此外,在组装后,更需在该踏板本体另外锁接一端盖,来遮蔽该轴孔。
为了改善上述开放孔型的踏板的缺失,如图1所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81585号提出一种盲孔型的自行车踏板,包含一具有呈盲孔状的轴孔101的踏板1、一螺设于该轴孔101的套筒2、一插置于该套筒2的心轴3、数个设置于该心轴3的辅助轴承4、一设置于该心轴3并与所述辅助轴承4等外径的主轴承5,及一与该心轴3螺接的螺帽6,此种踏板虽可简化该轴孔101的孔形构造,且所述辅助轴承4与该主轴承5可同时与该心轴3组装于该套筒2;然而,不论所述辅助轴承4或该主轴承5都是只有内环被该心轴3的环肩部或该螺帽6加以抵接限位,所述辅助轴承4与该主轴承5的外环则均没有受到限位,因此,所述辅助轴承4与该主轴承5的内、外环之间往往会产生相对游离的情形,影响转动的顺畅性;再者,所述辅助轴承4与该主轴承5之间在轴向上并无设置任何间隔构件,无法确保两者在轴向上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而且,由于所述辅助轴承4与该主轴承5均是设置于该套筒2等径的中心孔内,所述辅助轴承4与该主轴承5两者的外径规格只能一致,无法加以变化;此外,该心轴3与该套筒2之间并无相互轴向限位的设计,该心轴3极容易脱出该套筒2。
另外,现今为了节省骑者的踩踏力量,也有卡式踏板的设计(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281889号、第M406574号、第M409997号),为了轻量化,此种卡式踏板的一台身的材质多采用工程塑胶;再者,基于耐用性的考虑,此种卡式踏板会在该台身上另外锁固或胶黏一金属的耐磨片,然而,这些固定该耐磨片的方式都相当麻烦,因此,也有人采用植入射出的方式来使该耐磨片与该台身结合在一起,但是,为了让该耐磨片稳固地结合于该台身,该耐磨片必须成型出可垂直插入该台身的弯脚,无异会增加该耐磨片的构造复杂度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限位轴承的自行车的踏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装置,包含一踏板组合体、一心轴、一螺接套筒、一间隔筒件、一螺接件,及一轴承单元。该踏板组合体具有一沿一轴向延伸的轴孔,该轴孔具有一开口端、一封闭端,及一邻近于该开口端的螺孔段。该心轴设置于该轴孔,并具有一从该开口端延伸入该轴孔的大径段、一从该大径段朝该封闭端延伸出的小径段、一从该小径段朝该封闭端延伸出的尾段、一形成于该小径段与该尾段之间的环肩部,及一从该尾段朝该封闭端延伸出的螺接段。该螺接套筒套设于该大径段,并具有一与该螺孔段螺接的外螺纹,及一内端面。该间隔筒件套设于该小径段,该间隔筒件具有一朝向该大径段的大径端,及一对齐于该环肩部的小径端。该螺接件与该螺接段螺接,并与该环肩部互相间隔。该轴承单元具有至少一设置于该小径段与该轴孔之间的大径轴承,及一设置于该尾段与该轴孔之间的小径轴承,该大径轴承在该轴向上抵接于该内端面及该大径端之间,该小径轴承在该轴向上抵接于该环肩部与该小径端及该螺接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装置,该轴孔还具有一邻近于该封闭端的挡肩部,该小径轴承在该轴向上抵接于该环肩部与该小径端及该螺接件与该挡肩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装置,该轴承单元具有两个并接的大径轴承。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装置,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心轴的大径段与该螺接套筒之间的防尘环。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装置,该踏板组合体还具有一台身、一枢设于该台身的后勾件,及一设置于该台身与该后勾件之间的弹性组件,该台身具有一轴管部,及一从该轴管部朝前延伸出的前卡勾部,该轴孔形成于该轴管部,该弹性组件恒使该后勾件趋向该前卡勾部偏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浚钦,未经池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浚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2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非饱和土测试的轴平移技术演示仪
- 下一篇:机床实践教学多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