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吸离心闭式叶轮出口边内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1950.4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巫进;陈金平;邱勇;姜大连;唐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叶轮 出口 边内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叶轮的结构设计,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套双吸离心泵的叶轮出口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双吸离心泵属于一种通用型泵产品,其中的叶轮是核心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泵的水力性能。现有技术配套的叶轮均为双吸离心闭式叶轮,该结构的叶轮以分流壁为界对称设有流道,两侧的叶片出口边处在同一圆周上。等径的叶轮出口既便于铸造成型,也便于切削加工。但是,现有技术的叶轮流道内外壁因结构的原因流线长度差别较大,导致叶轮同一侧流道内外壁处的介质流速不同,紊流除造成一定量的噪声外,也降低了泵的水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双吸离心闭式叶轮出口边内凹结构,该结构简单、合理,有效减小流道内外壁流线长度差,可改善流道内介质的运行状态,进一步提升泵的水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双吸离心闭式叶轮出口边内凹结构,叶轮进口和叶片按普通离心泵叶轮结构设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有的叶轮出口边都设有内凹结构,该结构的叶轮出口外径D2=9.82(ns/100)-1/2(Q/n)1/3,居中的V型槽最小直径D′=(2-K′)D2。
上述计算公式中:
D2——叶轮出口外径,单位m;
ns——离心泵的比转数;
Q——离心泵的单吸叶轮额定流量,单位m3/h;
n——叶轮的额定转速,单位r/min;
D′——叶轮出口边V型槽最小直径,单位m;
K′——叶轮出口边V型槽系数,取值1.02~1.05,比转数小者取小值,比转数大者取大值。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叶轮出口边增设V型内凹结构,可减小流道内外壁流线长度差,直接改善流道内介质的流动,有序流动减少旋涡,从而降低了离心泵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同时也降低了双吸离心泵的关死点扬程和轴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叶轮安装在实体泵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双吸离心闭式叶轮出口边内凹结构,叶轮进口和叶片按普通离心泵叶轮结构设计,所有的叶轮出口边都设有内凹结构,该结构的叶轮出口外径D2=9.82(ns/100)-1/2(Q/n)1/3,居中的V型槽最小直径D′=(2-K′)D2。式中:D2——叶轮出口外径,单位m;ns——离心泵的比转数;Q——离心泵的单吸叶轮额定流量,单位m3/h;n——叶轮的额定转速,单位r/min;D′——叶轮出口边V型槽最小直径,单位m;K′——叶轮出口边V型槽系数,取值1.02~1.05,比转数小者取小值,比转数大者取大值。
实施例
本实施例配套在图2所示的双吸离心泵中,该泵额定流量Q=1080m3/h,(单吸540 m3/h)比转数ns=101.5,额定转速n=1450r/min,叶轮出口边V型槽系数K′因比转数较小,K′=1.03。按本实用新型计算D2=9.82(ns/100)-1/2(Q/n)1/3,=9.82(101.5/100)-1/2(540/101.5)1/3=0.442,D′=(2- K′)D2=(2-1.03)×0.442=0.42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叶轮出口边设有内凹结构,可减小流道内外壁流线长度差,直接改善流道内介质的流动,有序流动减少旋涡,从而降低了离心泵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同时也降低了双吸离心泵的关死点扬程和轴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1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