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术后切口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0901.9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7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敏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王中云;王月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术后 切口 缝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腹腔镜术后切口的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深为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是在患者腹部开三个小孔,分别将摄像头及手术器械通过转换器插入到腹腔中,通过数据线将摄像头获取的腹腔内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手术医生通过观察显示屏上的图像,利用插入到腹腔中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楚,同时使病人的恢复期缩短,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由于腹腔镜手术伤口小,一般为1cm左右,因此,对于伤口的缝合难度较大,在用缝合针缝合时由于看不清皮下组织结构,很容易出现缝合不当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缝合针只有一端设有针尖和针眼,只能单向缝合,缝合针穿过伤口一端组织后需要再往下去穿过伤口另一端的组织,这样不但操作繁琐,又会出现一定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腹腔镜术后切口缝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腔镜术后切口缝合装置,它包括支撑套,支撑套内部设有持针器,持针器前端夹持有缝合针,所述的缝合针为弧形,缝合针的两端均设有针尖和针眼,所述的缝合装置前端还设有保护罩,所述的保护罩设置在缝合针的下方,所述的保护罩设有持罩器,持罩器设置在支撑套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缝合装置还设有定向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定向装置为设置在持针器上的定向杆和设置在支撑套上口部与定向杆相配合的定向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定向杆与缝合针在一个平面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支撑套上设有手持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手持部上设有防滑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支撑套为圆桶型。
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的前端为弧形。
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的直径大于缝合针的直径小于支撑套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缝合针的下方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并设有持罩器,将腹腔内的肠管、大网膜等器官推开,避免缝合针对肠管、大网膜等器官造成伤害;另外,通过设有支撑套,将伤口撑开,便于下缝合针;缝合针的两端均设有针尖和针眼,只需将缝合针往上提一次便可同时穿过伤口的两边组织,更为安全和便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持针器与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套的上口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套;2-缝合针;3-保护罩;4-手持部;5-持罩器;6-持针器;7-定向杆;8-定向槽;9-针尖;10-针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的一种腹腔镜术后切口缝合装置,它包括支撑套1,可以将切口撑开,便于缝合针2等器械的进入。支撑套1内部设有持针器5,持针器5前端夹持有缝合针2,缝合针2为弧形,缝合针2的两端均设有针尖9和针眼10,缝合时,只需要两端针尖9同时穿过切口的两边组织,提起即可,无需跟传统缝合时先穿过切口一边组织,再下针穿过切口另一边组织,操作更为便捷和安全。缝合装置前端还设有保护罩3,保护罩3设置在缝合针2的下方,保护罩3设有持罩器5,持罩器5设置在支撑套1内部,通过保护罩3,将腹腔内的肠等器官与缝合针隔开,避免缝合针2对腹腔内肠等器官的损伤。缝合装置还设有定向装置。便于缝合针识别缝合时的角度。其中,定向装置为设置在持针器6上的定向杆7和设置在支撑套1上口部与定向杆7相配合的定向槽8。定向杆7与缝合针2在一个平面内。为了方便拿取,支撑套1上设有手持部4。为了防滑,手持部4上设有防滑装置。支撑套1为圆桶型。保护罩3的前端为弧形。保护罩3的直径大于缝合针2的直径小于支撑套1的直径。
操作时,先将缝合针2的两个针眼10中都穿过缝合线,持住支撑套1的手持部4将支撑套1插入切口,注意,要将支撑套1上部端口的定向槽8与切口方向一致,再使用持罩器5将保护罩3从支撑套1的上部端口伸进切口,将腹腔内肠管、大网膜等器官往下推,露出切口组织,再使用持针器6将缝合针2从支撑套1的上部端口伸进切口,此时,定向杆7需顺着定向槽同一方向进入,当缝合针2进入切口后,旋转90°,通过支撑套1上部端口观察,当缝合针2的两端针尖9都穿过切口组织时,先往外撤出保护罩3,再撤出支撑套1,最后用持针器6将缝合针2提起,当缝合线穿过切口组织后,撤出缝合针2,将缝合线打结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敏,未经江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0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