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套结构和管束式套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263.9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4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有进;唐爱红;邓智;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18 | 分类号: | F28F9/18;F28D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套 结构 管束 套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铜套结构和管束式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管束式套管换热器是由外钢管及内穿多根换热铜管组成的一种换热器,它在空调中主要起到交换热量的作用,换热器内的多根小铜管走冷媒,钢管与小铜管间走水,管束式套管换热器可以分为单、双氟路套管换热器。
参见图1,双氟路管束式套管换热器中的第一氟路系统与第二氟路系统中的铜套与封盖的密封结构在制造时一般为将第一铜套1、第一封盖2、第二铜套3和第二封盖4对接后再进行焊接,这种配合结构存在几点不足:
1、第一铜套1、第一封盖2和第二铜套3的焊接距离过近,因铜套管径较大焊接时加热时间长,对已焊焊缝能够产生较大的热影响。焊接产生的二次受热,容易引起焊接泄漏;
2、焊接时铜套与封盖配合处焊料多为堆积在表面,难于融入焊缝中,容易造成焊接不良导致换热器冷媒泄漏;
3、第二铜套1与第一封盖2为接触点焊接,焊接后受压强度不够,碰撞或装配使用受整机冷媒系统的长期受压下焊接处容易裂漏。
因此提供一种易操作、能够保证良好密封效果的铜套结构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套结构和管束式套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套结构,包括第一铜套和第一封盖,所述第一铜套包括第一铜套主体和第一铜套尾部,且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铜套主体的内径;
所述第一封盖套装在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内部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铜套主体和所述第一铜套尾部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内径比所述第一封盖的外径大1mm至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盖安装在所述第一铜套主体与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交界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长度为15mm至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盖上设置有供换热铜管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进行倒角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倒角的长度为1mm至2mm,角度为30度至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套结构还包括第二铜套和第二封盖;
所述第二铜套包括第二铜套主体和第二铜套尾部,且所述第二铜套尾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铜套主体的内径;
所述第二铜套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内部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封盖套装在所述第二铜套尾部的内部并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铜套主体和所述第二铜套尾部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铜套尾部的内径比所述第二封盖的外径大1mm至2mm;
所述第二铜套主体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铜套主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封盖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铜套主体的外径;
所述第二封盖安装在所述第二铜套主体与所述第二铜套尾部的交界处;
所述第二铜套尾部的长度为7mm至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铜套主体伸入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长度为5mm至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第一铜套之间采用钎焊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封盖和所述第二铜套之间采用钎焊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盖上设置有供换热铜管通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进行倒角处理;
所述第二通孔的倒角的长度为1mm至2mm,角度为30度至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端部的内壁进行倒角处理,所述第一铜套尾部的倒角的长度为1.5mm至2.5mm,角度为25度至35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束式套管换热器,包括以上任意所述的铜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对铜套和封盖的密封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将各焊接点的距离加长,避免了焊接二次受热的影响;其次将封盖放进铜套内配合焊接,容易操作,增强了焊接部位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铜套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铜套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铜套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一铜套尾部的倒角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第一封盖通孔处的倒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分划线摆动视差棱镜枪瞄光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