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刀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3879.5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戴立强;唐洪良;吴鹏程;郑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新艺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B19/14 | 分类号: | B26B1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1441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电动 剃须 刀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的剃须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剃须头刀网。
背景技术
现有旋转式双环剃须头的内环刀网和外环刀网通常是都是由长方形的进须孔组成,由于内环刀网和外环刀网结构单一,导致胡须进入刀网较慢,进入角度单一,影响进须的速度,导致剃须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刀网,对刀网的结构进行新设计,增大进须孔面积,使胡须更容易进入刀网,剃须效率更高,缩短剃须时间。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刀网,包括中心基座,还包括两个同轴心的内环刀网和外环刀网,内环刀网和外环刀网由隔离环相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刀网上开有多个长方形进须孔,所述的内环刀网上开有多个“M”形进须孔。
所述隔离环的内圆周方向均匀形成多个凸条,所述中心基座的外圆周上形成“山”字形凸块,所述的凸块与凸条构成所述的“M”形进须孔。“山”字形凸块的两端分别与中心基座和隔离环相接,增强了该部结构的强度。
所述的“M”形进须孔由“V”形进须孔和位于“V”形进须孔两侧的且呈倒“U”形的进须孔构成,所述”V”形孔相比”U”形孔更接近中心基座。该结构的“M”形进须孔更适合胡须从多角度进入,整体强度更好,进须量大。
所述凸块与凸条的外端形成弧形边。使剃须时胡须的自由度更大,即使不能一次剃掉,胡须也能及时躲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剃须时由于一次剃不掉而产生的拉须不适。
所述的“M”形进须孔的孔隙度大于所述的长方形进须孔的孔隙度。便于更多胡须进入刀网,提高剃须效率。
所述中心基座的中心设置用于与刀具配合的圆柱。
本实用新型在外环刀网的内部设置了一圈近似“M”形的内环刀网,增大细缝面积,使胡须更容易进入刀网,“M形”刀网的设计也便于胡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入刀网,提高剃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刀网,包括中心基座8,还包括两个同轴心的内环刀网2和外环刀网1,内环刀网2和外环刀网1由隔离环4相隔开,外环刀网1上开有长方形进须孔3,内环刀网2上开有“M”形进须孔5。
如图2所示,隔离环4的内圆周方向均匀形成多个凸条6,中心基座8的外圆周上形成“山”字形凸块7,“山”字形凸块7与凸条6构成“M”形进须孔5。“M”形进须孔5由“V”形进须孔和位于“V”形进须孔两侧的且呈倒“U”形的进须孔构成,”V”形孔相比”U”形孔更接近中心基座8。凸块7与凸条6的外端形成弧形边10。“M”形进须孔5的孔隙度大于长方形进须孔3的孔隙度。中心基座8的中心设置用于与刀具配合的圆柱9。
本实用新型的刀网在内环刀网上形成类似M形的进须孔,这样胡须可从M形进须孔的各个角度进入刀网,胡须进入到刀网细缝中更容易,从而提升了剃须的效率。中心基座上形成的小圆柱则用于和内部刀具装配。“M”形进须孔的孔隙度大于长方形进须孔的孔隙度,便于更多胡须进入刀网,提高剃须效率,也使剃须时胡须的自由度更大,即使不能一次剃掉,胡须也能及时躲避,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剃须时由于一次剃不掉而产生的拉须不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仅限于描述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止局限于上述方式,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据此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方便的进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新艺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新艺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3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