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力对轮旋压成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1050.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夏琴香;肖刚锋;程秀全;黄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力 轮旋压 成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强力旋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力对轮旋压成形的装置,是对传统旋压装置的改进。
技术背景
目前,在筒形件强力旋压加工中,都需要按工件的内径设计相应尺寸的芯模,然后再将坯料套在芯模上,坯料在旋轮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这种传统的旋压装置不仅要对每一种工件设计专用的芯模,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而且还会使工件内、外表面变形不均匀,形成较大的残余应力,影响工件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旋压装置中芯模对工件适应性差,以及旋压件内外表面变形不均匀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芯模,同时又能提高旋压件内、外表面精度的旋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强力对轮旋压成形的装置,包括机架、外旋轮装置和内旋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旋轮装置主要由内旋轮、内卡爪、卡盘体、楔形块、法兰支撑筒、对轮尾顶、轴承座和丝杆组成;法兰支撑筒一端卡盘体连接,另一端与对轮尾顶固定,对轮尾顶与轴承座连接,轴承座中心设有后轴承,丝杠的后端固定在后轴承,并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丝杆穿过对轮尾顶和法兰支撑筒,丝杠的前端通过丝杠螺母与楔形块相连接;内旋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内卡爪上,内卡爪与楔形块连接;楔形块有三个,呈120°均匀分布在T字型导轨槽,该导轨槽与楔形块轴线成一斜角;内卡爪也设有同样角度的斜面的T字型滑块;
所述外旋轮装置主要由外旋轮、滑块、径向微调螺杆、外卡爪、涡轮、蜗杆、阿基米德螺旋盘和外旋轮框组成;阿基米德螺旋盘和涡轮固定连接,安装在外旋轮框的中部,外旋轮框下部安装有蜗杆,蜗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外旋轮框上,蜗杆的一端连接第二伺服电机;阿基米德螺旋盘啮合连接3个外卡爪,3个外卡爪分别设置在外旋轮框的个导轨内;3个外旋轮通过轴承连接在滑块上,滑块与外卡爪的导轨连接;3个外旋轮位于三个内旋轮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外卡爪2通过径向微调螺杆与滑块连接。
所述机架主要由框架、压板和后盖组成;压板和后盖固定在框架上。
所述外旋轮装置为转盘式外旋轮装置。
所述阿基米德螺旋盘通过涡轮的中心孔安装在外旋轮框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内、外旋轮装置分别单独调节三个内旋轮和三个外旋轮的径向运动,并能实现三个内旋轮和三个外旋轮的各自同步进退,三个内旋轮和三个外旋轮分别组成三对旋轮,实现对工件内外表面施加所需要的压下量。三对旋轮相互间隔120°角均匀分布在工件的圆周方向,有效地平衡了径向旋压力。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斜楔式内旋轮装置和转盘式外旋轮装置相配合,分别从内、外表面对工件施加旋压力,使工件内外表面变形比较均匀,降低了工件的残余应力,提高了旋压件的尺寸精度。通过调整内外旋轮径向运动,即可以加工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的筒形件;通过调整内外旋轮之间的距离,即可以得到不同壁厚的筒形件。也就是,只需调整内、外旋轮的径向位置,无须加工任何旋压模具,即可以旋压成形不同直径及不同壁厚的筒形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轮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轮旋压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的内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强力对轮旋压成形的装置,包括机架20、外旋轮装置和内旋轮装置;其中机架20主要由框架、压板21和后盖组成;压板21和后盖固定在框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1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材耐压爆破试验机
- 下一篇:直流换流站换流阀阀塔漏水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