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板式结构混凝土的振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9783.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管基海;郑美玲;张加强;张宏岩;卢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8 | 分类号: | E04G2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4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板式 结构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振捣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板式结构混凝土的振捣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振捣器按传递振动方式分类主要有内部振捣器、外部振捣器和表面振捣器三种。其中,表面振捣器又称平板振动器,是将它直接放在混凝土表面上,振动器产生的振动波通过与之固定的振动底板传给混凝土。其适用于厚度不大的现浇混凝土板、地坪、路面和桥面等工程及预制板的施工。
目前在板式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广泛使用的平板振动器是由一台振动电机和一块小型钢制底板组成,工作时由两人握住振捣器的手柄,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拖移。这种小型平板振动器操作比较灵活方便。但存在以下缺点:(1)工作效率不高。由于振动底板面积小,每次振捣的混凝土数量少,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混凝土的振实工作。特别是当混凝土面积较大时,这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2)易发生振捣不实或漏振情况。由于振动器重量轻,影响振动波传至混凝土内部(呈现振动器在混凝土表面蹦跳现象),易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实的情况。由于振动波传达范围较小,在振动器投入数量不足情况下往往难以跟上混凝土浇灌进度,稍一疏忽便会发生漏振。(3)增加二次找平处理工作量。由于底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小,当振捣大塌落度的泵送混凝土(目前大多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时,振捣部位混凝土会下陷,而周围已振捣完的混凝土会隆起,形成混凝土面高低不平,加之来回拖移振捣过程中踩踏在混凝土表面留下大量脚印,增加了混凝土表面找平处理的工作量。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类建筑工程呈现出体量大、工期短、工程质量标准高等特点。其中,大体量、大面积板式结构混凝土施工已屡见不鲜,要求加快施工速度以保证结构工程施工工期和工程整体工期,并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的振捣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混凝土的强度、质量,而传统小型平板振动器显然不能满足目前大多数板式结构特别是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工作效率高,并能保证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的振捣设备投入到板式结构混凝土施工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板式结构混凝土的振捣装置,适用于混 凝土板、地坪、路面和桥面等板式结构,能进行大面积混凝土的捣实和整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板式结构混凝土的振捣装置,包括振捣底板,所述振捣底板上、且沿振捣底板的纵向固定有两台振动电机,所述振捣底板上设有多道横向加劲肋和两道纵向加劲肋,沿所述振捣底板的纵向上设有两根牵引绳。
本实用新型用于板式结构混凝土的振捣装置,其中,所述振捣底板的纵向尺寸为L,两台振动电机分别布置在距离振捣底板的纵向端部L/4的位置;两台振动电机的功率一样,同时为1.1或1.5KW,两台振动电机采用串联式电连,两台振动电机共用一部控制开关。
两根牵引绳分别固定在同一侧纵向加劲肋的两端。
所述振动电机底部设有底座方木,所述底座方木与所述振动电机的支腿孔之间采用铅丝捆绑拧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联装电机加长底板混凝土平板振动器,能满足各种板式结构混凝土,尤其是大面积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速度,同时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避免漏振,并在振捣过程中将混凝土表面整平,保证工程质量。使用该装置能降低劳动强度,可减省混凝土表面二次找平工序,节省人工、时间。该装置特别适用于欠发达地区,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板式结构混凝土的振捣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振捣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振捣装置的侧视放大图。
图中:1-振动电机,2-振捣底板,3-纵向加劲肋,4-横向加劲肋,5-底座方木,6-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9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