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9582.1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1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祥;喻为民;郑亚强;孙晓东;李锦鹏;胡晶晶;李娟;赵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08 | 分类号: | F24J2/08;F24J2/3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高倍 聚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仅可以节约日益枯竭的常规能源,缓解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污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对于现有的中国式房屋结构上,屋顶这一块面积没有合理化利用,由于光照和雨水造成屋面长期腐蚀。安装本发明可替代传统的屋顶(不局限屋顶)隔热层。而目前在现有的太阳能聚光光伏技术中,通常采用大中型模组,500倍聚光方式,模块系统转换率约25%-26%,使太阳光能通过透镜聚光发射到接收芯片。虽然在光能转换电能这一块起到了理论上的支持,但是在这过程中由于产品设计结构和使用材料不合理反光装置材料怕腐蚀光能通过透镜后损耗非常大,从而浪费了进过透镜转换过的很多光能,现有的关于太阳能都是使用的是金属壳体而且造价成本也很高,照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结构上的繁杂和后期生产技术上的缺陷,并且在运输和组装以及后期产品维护非常的不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易于制造、造型新颖,结构独特成本低廉、性价比高、且聚光密封性强的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包括保温水箱、聚光装置,及安装在聚光装置上方的筒体;所述聚光装置包括芯片、陶瓷片、金属导热机构和电源线;所述芯片、陶瓷片和金属导热机构由上往下依次相连在保温水箱的上端;所述电源线串联在陶瓷片和金属导热机构的内部;所述保温水箱内部包括导热油和导热器;所述筒体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透镜和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由钢化玻璃构成,且内外设置有两层钢化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根据筒体造型呈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壁由反光镜面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外径、内径和高度均在12cm到17cm区间、10cm到15cm和25cm到40cm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置有高分子膜。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水箱由塑钢型材质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水箱包括金属支撑和逆变器操作装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通过透镜使太阳能在筒体内快捷的将光能集中在芯片上,由于筒体内壁由反光镜面银材料制成提高光能的统一性,然后在于保温水箱有效的连接;使芯片由聚光所产生的聚热量导热到水箱,并且聚光性能是原有3倍,在这程中太阳能通过透镜后的损耗也非常的小;而且底座有高分子膜对整体结构有呼吸功能不会产生热空气高温状态下空气流通不均匀使筒体构造产生影响,并且整体结构独特精巧、制造材料塑形技术成熟,成本低廉,本产品具有半组合,卡口式,活动性强而且是拆装和运输上非常便捷的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聚光装置的示意图。
1-保温水箱;2-聚光装置;3-筒体;11-导热油;12-导热器;21-芯片;22-陶瓷片;23-金属导热机构;24-电源线;31-透镜;3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太阳能高倍聚光设备,包括保温水箱1、聚光装置2及安装在聚光装置2上方的筒体3;所述聚光装置2包括芯片21、陶瓷片22、金属导热机构23和电源线24;所述芯片21、陶瓷片22和金属导热机构23由上往下依次相连在保温水箱1的上端,有效的提高拆装的便捷性;所述电源线24串联在陶瓷片22和金属导热机构23的内部;所述保温水箱1内部包括导热油11和导热器12;所述筒体3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透镜31和底座32。
其中,所述筒体3由钢化玻璃构成,且内外设置有两层钢化玻璃;所述底座32根据筒体造型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3内壁由反光镜面银材料制成;所述筒体3的外径、内径和高度均在12cm到17cm区间、10cm到15cm和25cm到40cm区间;所述底座32设置有高分子膜,提高保温效果;所述保温水箱1由塑钢型材质构成,需起到很好的保温和固定筒体位置作用;所述保温水箱1包括金属支撑和逆变器操作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联合大学,未经淮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9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内管集热管连接件及其串联结构
- 下一篇:聚焦储能式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