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8894.0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4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科;程诚;沈洁;李家星;谢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A61L9/015;A61L2/2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智能 抗菌 降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保鲜降低农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容量电冰箱己经成为居家生活的必备品。许多人因为工作繁忙,往往有集中采购食物的习惯,然后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时间久了冰箱里的食物会相互串味,还会产生异味,影响食用效果,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威胁。这些与冰箱中的细菌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冰箱内的低温环境虽可抑制常温细菌的生长,但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强的细菌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菌,冰箱内冷藏低温环境仍是其生长繁殖的温床,其生长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代谢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甲硫醇,甲基胺等臭味气体,多种臭气体混合在一起就会使得冰箱产生异味。
目前常用的具备抗菌、净化功能的冰箱,通常采用臭氧、负离子发生器、光触媒与紫外线组合、负离子产生器与紫外线和光触媒相结合的方式。
负离子发生器将直流负高压连接至金属或碳纤维刷,利用尖端产生电晕释放出电子,电子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负离子的同时会产生微量臭氧,因此灭菌效果并不明显。
紫外线与光触媒相组合也是常用的抗菌除臭方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冰箱抗菌除异味的功能。但在冰箱高湿的环境中,紫外灯管容易结雾,使其使用效果受到影响,而且紫外灯和光触媒都有使用寿命的问题,增加使用者的费用。
负离子产生器与紫外线和光触媒相结合的方式,虽然效果可以有所增强,但也存在上面的问题。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臭氧发生器具有杀菌除臭能力较强的特点。也有利用控制器来使发生器工作在间断方式下,但是这种方式属于开环控制方式,臭氧浓度波动较大。在冰箱冷藏室密闭的空间内,其储存食品的容量是变化的。当冰箱存储食品接近满容时,即使采用间断工作方式,臭氧浓度也较难控制。臭氧浓度往往容易超出国家标准,对室内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了增强处理效果,通常在冷藏室中增加一个循环风扇,这样会造成食品水分严重流失。
因此需要一种动态智能控制臭氧浓度、处理高效使用便捷、保持食品水分、降低农残的处理装置,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冰箱的高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冰箱冷藏室箱体侧壁内安装臭氧传感器,以及由自持式等离子体产生器和金属丝网构成的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在冰箱中设置控制器、高压电源和数字直流可控电源,所述高压电源、数字直流可控电源、臭氧传感器分别接入控制器,高压电源具有两路负直流高压输出,其中一路负直流高压输出接入自持式等离子体产生器,另一路负直流高压输出接入金属丝网,所述数字直流可控电源供电至高压电源。
所述的一种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内部设有脉宽调制器、开关管和频率控制部分,且高压电源采用开关模式,高压电源的工作频率受内部脉宽调制器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臭氧传感器、控制器、高压电源和数字直流可控电源、自持式等离子体产生器和金属丝网构成闭环控制回路,动态智能控制臭氧浓度,使之维持在国标最佳的范围内,从而满足高效、绿色环保食品保鲜、除异味、降低农残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是自持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冰箱智能抗菌农残降解装置包括壳体3,可产生活性长效因子(包括负离子和臭氧)的等离子体产生器1,高压静电场金属丝网2,高压电源4,在壳体3的侧面开有出风口,该装置安装在冰箱冷藏室箱体侧壁。臭氧传感器设置在冷藏室侧壁以监控臭氧浓度。冰箱冷藏室侧壁内安装有控制器及数字直流可控电源。装置在臭氧传感器、控制器和外部执行部件的控制下,产生稳定浓度的臭氧和负离子,从侧壁上的出风口进入冷藏室内。
如图3所示为自持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示意图。包括一端封闭的绝缘筒1,金属圆筒2,绝缘筒1和金属筒间采用紧配合进行装配。绝缘筒2中心位置安装有针状金属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8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