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血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7401.1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7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义;薛爱荣;张向阳;魏薇;薛爱霞;杜树明;徐鹏;杨华丽;王丽娟;姫小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义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童冠章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血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放血收集器。
背景技术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或“刺絡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放血选择部位:病变相关穴位处或局部有青紫、怒张、充血现象的静脉或体表的浮络。对于下肢的放血疗法,其操作方法为:手持三棱针或注射器针头,对准已消毒的部位迅速刺入0.1-0.2寸,立即出针,使其出血,下肢部的放血多以止血带结扎放血部位上端后,点刺放血,放血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下肢部放血疗法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腿痛,下肢麻木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肿胀麻木,疼痛;急性扭伤后局部消肿止痛,活血作用;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疼痛,屈伸不利;其他全身性疾病在下肢部有明显反应点的放血疗法可对症治疗原发病,并改善全身机能,提高免疫力;可起到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泻热祛邪,调气和营,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是在下肢放血疗法时,放血后,血液会自然的顺皮肤流下,不容易清理,易造成交叉感染;且放血量无法估量,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放血收集器,可有效解决下肢放血疗法中血液不容易清理,易造成交叉感染和放血量无法估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收集器体和量筒,收集器体为上、下开口的中空体,收集器体的底板为圆弧面形,收集器体上部的进液口两侧在底板上装有对称的防漏槽,防漏槽的出液端与收集器体的进液口相连,两侧防漏槽的端部分别装有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收集器体下部的出液口与量筒的进液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集器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漏槽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收集器体和量筒,收集器体1为上、下开口的中空体,收集器体1的底板1c为圆弧面形,收集器体1上部的进液口1a两侧在底板1c上装有对称的防漏槽3,防漏槽3的出液端与收集器体1的进液口1a相连,两侧防漏槽的端部分别装有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带4a和第二固定带4b,收集器体1下部的出液口1b与量筒2的进液口相连。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防漏槽3是由第一槽壁3a和第二槽壁3b相连构成的截面为V字形的槽状结构;
所述的量筒2上有均布的计量刻度线2a,以观测放血量,便于临床及科研量化统计;
所述的第一固定带4a上装有第一魔术贴5a,第二固定带4b上装有与第一魔术贴5a相对应的第二魔术贴5b,固定方便;
所述的收集器体1为柔性材料制成的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形;所述的防漏槽3为柔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将收集器体1固定在放血点的下方,收集器体的进液口正对放血点,收集器体的底板1c紧贴皮肤,两侧的防漏槽3的第一槽壁3a也紧贴皮肤,通过第一固定带4a和第二固定带4b固定,点刺后,血液顺皮肤向下直接流入收集器体的进液口1a,少部分向外侧流而未在进液口相对位置的血液也通过防漏槽3流进收集器体的进液口,从而将放出的血液全部收集到量筒2中,观察放血量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易生产,成本低,血液完全收集于量筒中,清理容易,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放血量实时观测,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义,未经王新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