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7005.9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润;陆侃;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兴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5 | 分类号: | H01R13/635;H01R13/7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李东京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插头 拔出 线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线板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利用弹簧的压缩与恢复的作用力来减少用户的作用力,安全方便的拔下插头,同时不损伤连线。
背景技术
插线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设备,现有的插线板向着安全化、智能化、大功率化方向不断的发展,不断有高科技的产品出现,比如单孔单开关式、功率测量式、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热保护等,但是现实生活中,插线板的使用却常常遭遇一个问题,那就是插线太紧,难以拔出。
对于两脚插头而言,插拔相对较容易,主要是因为两脚插头的长方体结构使用户比较容易拿住并使劲儿,而三脚插头通常设计为圆形,用户难以使劲儿,有些用户采用拽线的方式拔插头,这种做法很容易对电线造成损害,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有些用户在拔线时手离插线板过近,有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采用机械结构设计,利用弹簧的压缩与恢复的作用力来减少用户的作用力,安全方便的拔下插头,同时不损伤连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插头难以拔出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包括底座和运动盖,底座上有凹槽、卡扣槽、弹簧、第一电源插孔和电源开关,运动盖上有卡扣、第二电源插孔和电源孔,其中,凹槽位于底座的上表面,与运动盖尺寸一致,凹槽上固定有四个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运动盖上;第一电源插孔位于凹槽上,第二电源插孔位于运动盖上,第一电源插孔与第二电源插孔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卡扣槽位于凹槽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卡扣固定于运动盖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当底座和运动盖闭合时,卡扣可以卡入卡扣槽内,第一电源插孔与第二电源插孔正对;电源开关位于凹槽上,电源孔位于运动盖上与电源开关相对应的位置上,电源开关通过电源孔露出。
上述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所述的底座、运动盖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将原本一体化设计的插线板分为底座和运动盖两部分,二者采用弹簧连接,固定时采用卡扣固定,这样在插头需要拔出时,只需要打开卡扣即可利用弹簧的弹力分开底座与运动盖,从而实现插头与底座的分离,节省人力。同时,每个插座均设计一个开关,这样可以保证安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的示意图;
附图1标记说明:1、底座;2、运动盖;3、卡扣槽;4、凹槽;5、弹簧;6、第一电源插孔;7、电源开关;8、卡扣;9、第二电源插孔;10、电源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插头拔出的插线板的示意图,包括底座1和运动盖2,底座1上有凹槽4、卡扣槽3、弹簧5、第一电源插孔6和电源开关7,运动盖2上有卡扣8、第二电源插孔9和电源孔10。
其中,凹槽4位于底座1的上表面,与运动盖2尺寸一致,凹槽4上固定有四个弹簧5,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在运动盖2上;第一电源插孔6位于凹槽4上,第二电源插孔9位于运动盖2上,第一电源插孔6与第二电源插孔9形状、尺寸完全相同;卡扣槽3位于凹槽4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卡扣8固定于运动盖2的前后两个侧面上;当底座1和运动盖2闭合时,卡扣8可以卡入卡扣槽3内,第一电源插孔6与第二电源插孔9正对;电源开关7位于凹槽4上,电源孔10位于运动盖2上与电源开关7相对应的位置上,电源开关7通过电源孔10露出。底座1、运动盖2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保证安全。
使用时,弹簧5被压缩,运动盖2完全与凹槽4完全闭合,运动盖2上的卡扣8卡进底座1上的卡扣槽3,实现运动盖2与底座1的固定。插头通过运动盖2上的第二电源插孔9和凹槽4上的第一电源插孔6与底座内部的电路连接,实现供电。当用户需要拔下插头时,首先关闭电源开关7,插座断电,然后打开卡扣8,由于弹簧5的作用力,运动盖2被弹簧5弹起,用户可以轻松的取下插头,即方便又安全。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兴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兴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0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制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井盖修复车及自动铣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