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6447.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2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邵云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专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弯管 半自动 内径 抛光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对在食品、化工、制药及水处理等行业普遍使用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弯管的内径进行抛光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
背景技术
在食品、化工、制药及水处理等行业,出于耐腐蚀的需要(如耐酸、碱)而大量使用不锈钢管。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不锈钢管内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光洁度,需要对该不锈钢管的的内径进行抛光目前对弯折过的不锈钢管的内径抛光,依赖于人力,具有工艺稳定性不好,工作效率低,且用户的生产成本也很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弯折过的不锈钢管的内径进行抛光,能大大降低其成本,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艺稳定性的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包括高速动力单元、柔性复合软轴、伺服直线运动单元、千叶砂轮、外径导正单元、待抛光不锈钢弯管、直线定位单元,所述高速动力单元下端连接有柔性复合软轴,所述柔性复合软轴下端连接有千叶砂轮,所述千叶砂轮下端对应设置有外径导正单元,所述外径导正单元下端设置有直线定位单元,所述直线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复合软轴右端设置有伺服直线运动单元。
更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待抛光不锈钢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的新型结构,只须一般的操作人员上下工件就可实现不锈钢弯管的内径自动抛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该工艺品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高速动力单元1,柔性复合软轴2,伺服直线运动单元3,千叶砂轮4,外径导正单元5,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直线定位单元7,夹具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包括高速动力单元1、柔性复合软轴2、伺服直线运动单元3、千叶砂轮4、外径导正单元5、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直线定位单元7,所述高速动力单元1下端连接有柔性复合软轴2,所述柔性复合软轴2下端连接有千叶砂轮4,所述千叶砂轮4下端对应设置有外径导正单元5,所述外径导正单元5下端设置有直线定位单元7,所述直线定位单元7上设置有夹具8,所述柔性复合软轴2右端设置有伺服直线运动单元3,所述夹具8上设置有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
工作过程:将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放入夹具8中,启动按钮,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随夹具8在直线定位单元7的带动下,将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的一端沿直线送入外径导正单元5 中,在待抛光不锈钢弯管6导正到位的同时,柔性复合软轴2在伺服直线运动单元3的带动下,将千叶砂轮4形成沿内径的弯曲轨迹作内径自动抛光作业,从而完成内径的自动抛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不锈钢弯管半自动内径抛光机构的新型结构,只须一般的操作人员上下工件就可实现不锈钢弯管的内径自动抛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该工艺品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专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专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6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