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喷淋高效吸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4363.4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兆龙;吕昌刚;王瑞强;吕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喷淋 高效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具体涉及废气喷淋高效吸收塔。
背景技术
废气喷淋塔的原理为废气进入吸收塔与吸收塔顶部喷下的吸收剂接触,使废气变成废液,废液再进入污水站处理,从而达到吸收的目的。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废气喷淋塔被广泛应用于挥发性废气的治理工程中。主要应用行业有:涂料、化工、橡胶、树脂、半导体、电子、建材、PCB、电镀、机械加工、硅料铸造等。现有的废气喷淋塔外形结构基本相似,但现有的废气喷淋塔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吸收液比较容易沿进风口逆向进入预处理设备、废气去除率低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废气喷淋塔吸收液比较容易沿进风口逆向进入预处理设备和废气去除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废气喷淋高效吸收塔,包括
吸收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吸收系统,所述第一吸收系统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吸收系统的侧壁并伸入其内腔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采用弯管,在所述第一吸收系统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循环水管支管,所述第一循环水管支管插入所述进气管,且其出水口处于所述弯管的弯折部的下端,所述第一循环水管支管的下端设有用于一级喷淋的第一布水器;所述第二吸收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收系统内腔中的用于二级喷淋吸收的第一吸收组件,所述第一吸收组件包括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填料层和第二循环水管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循环水管支管下方的第二布水器;所述第三吸收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收系统顶端的出气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吸收系统内腔中用于三级喷淋的第二吸收组件,所述第二吸收组件与所述第一吸收组件布置相同;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收系统的下方,所述进气管弯折向下伸入所述储液罐中,所述储液罐内设有用于过滤吸附废气中杂质的吸收液,所述储液罐的侧壁下方设有用于储液罐与吸收腔之间吸收液循环喷淋使用的循环口,且所述循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水管支管同侧设置;
喷淋循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所述循环口工作的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循环水管干路,且所述循环水管干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至第一、第二循环水管支管和所述第三吸收系统中的第三循环水管支管,所述水泵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水泵工作的电磁阀。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第三吸收系统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检查维修的检修孔,所述检修孔设置在对应的填料层与布水器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吸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收组件之间用于吸收经过三级喷淋过滤后的废气中水分的除雾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液罐的侧壁上设有用于监测吸收液上、下液位的上、下液位口,其底部设有用于排放无法继续使用的吸收液的排液口,所述储液罐的侧壁上端部设有用于补充吸收液的补液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液罐内对应所述上、下液位口设有用于测量吸收液液位的液位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布水器以及所述第三吸收系统中的第三布水器均采用螺旋无堵塞空心喷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第三吸收系统中的填料层中添加的填料采用多面空心球填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气喷淋高效吸收塔为三级喷淋结构,大大增加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及时间。吸收液通过循环水管干路、支管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在吸收塔腔体内外形成循环,实现不间断地吸附废气杂质。其实现过程如下:
一级喷淋:废气经进气管进入塔体,与此同时,吸收液在水泵的作用下经第一循环水管支管并通过第一布水器开始喷淋,通过进气管的弯管结构设计,使得气流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气流减慢,增加了与吸收液接触的时间,且同时由于第一循环水管支管的出水口处于弯管的弯折部的下端,这样阻止了吸收液沿进气管逆向流动而进入预处理设备的现象。然后沿着弯管向下,废气改变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为向下运动,经过第一布水器喷洒下来的吸收液,且由于此处空间较小,气流较慢,故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约30%的废气中的杂质在此被去除。废气继续向下运动,由于进气管底部与吸收液距离为40~50mm,废气分子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与吸收液碰撞,约10%的废气杂质在此被去除;
二级喷淋:剩余的废气分子改变运动方向变为向上流动,以<0.5m/s的流速向上运动,第二布水器在水泵的作用下向下喷淋吸收液,经过第一填料层,在此与吸收液充分接触;
三级喷淋:剩余的废气继续向上流动,第三布水器在水泵的作用下向下喷淋吸收液,经过第二填料层,同样在此与吸收液充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4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