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单币种硬币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3729.6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洪强 |
主分类号: | G07D13/00 | 分类号: | G07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单币种 硬币 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单币种硬币用具涉及一种硬币使用、流通中的辅助用具,该用具专供单一币种硬币的存放,找零、计数、核账和卷币。
背景技术:
申请人拥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795538U《多功能硬币用具》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专利用于现行流通人民币硬币的存放,找零、计数、核账和卷币,是全币种合一的用具。该用具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对少数仅用一个币种(如壹元)用户来说,该技术还是不尽如人意。“盘”的外形相对较大,被许多用不着币种功能所占据,显得杂乱、不整齐、不美观。对单币种相对使用频率较高,要放在眼面前的“卷币”,又被分成另一件。放在台面上“盘”的功能,要用的“卷币”、“核账”没有,不要用的却占据67%,单一币种五项功能组合的“盘”成为硬币辅具的又一需要。另外,在实践使用中发现,将存放硬币的“盘”斜放。会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和造型。原专利的“存放找零计数盘”上下平面平行,只能平放使用,该项缺憾,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单币种硬币用具,能全面完整的,专供人民币硬币单一币种存放,找零、计数、核账、卷币的辅助用具,并可实现斜式摆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单币种硬币用具,由五项功能组合在一起的“硬币盘”和“斜撑脚”构成,其中:
所述的“硬币盘”设置了6条凹槽,圆弧槽半径及核账槽上口和深度尺寸均按硬币外圆,卷币横槽长度按标准的卷币纸宽,其余长度是该硬币厚度和数量的乘积。第1凹槽和第2凹槽是相同的存放计数槽,第3凹槽是核账槽,第4凹槽和第5凹槽是数值不同的找零槽。卷币横槽两端下方的侧壁,设有对称一致和“斜撑脚”对接的凸块和缺口。
所述的“斜撑脚”上端设有和“硬币盘”两侧壁厚一致的撑脚槽,槽的中部有脚凸块和脚凹槽,和盘凸块、盘缺口吻合对应,下端有与中心对称的二个撑脚斜面,“斜撑脚”可插入“硬币盘”左右侧支撑后端,实现前低后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盘面五项功能齐全,结构紧凑,外形精巧,专一等特点,“硬币盘”可平放,也可左右插入“斜撑脚”,实现斜式摆放。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硬币盘”上端设置了卷币横槽,长度按卷币纸宽。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第1凹槽和第2凹槽为存放计数槽,该槽放满,计数各25枚。该凹槽允许多设或少设,存放量允许放长或缩短。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第3凹槽是未达到25枚的核账,一左一右,每档5枚,核账量允许放长或缩短。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第4凹槽是最难拿准的4枚找零槽,设三组;至少设二组或以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第5凹槽是较难拿准的3枚找零槽,设三组;至少设二组或以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硬币盘凹槽上各种长度用小于硬币半径的小凹槽分隔各个档位。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各个凹槽位置可以任意交换排列。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卷币横槽下方两侧设置了和“斜撑脚”相配凹凸块。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斜撑脚上端有凹凸块和长槽,下端有对称的撑脚斜面。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为实现斜式摆放,也可不采用“斜撑脚”和“硬币盘”的装配式,改用将“硬币盘”底面改成斜底边的整体式来实现。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盘面五项功能清晰齐全,各凹槽各尽其能,没有多余废点,外形较前明显缩小,面积降48.5%,而且使用较前方便,满足了单一币种(如壹元)硬币使用中的实际需要。硬币用具的斜式摆放,大大改善了使用者的视觉效果和产品造型,斜式摆放或将成为硬币用具的一种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硬币盘”主视图。
图2为“硬币盘”俯视图。
图3为“硬币盘”侧视图,即“图2”A、A剖切处,A-A剖视图。
图4为“图2”B、B剖切处B-B剖面放大图。
图5为“图3”C、C剖切处侧边凹凸形局部放大,C-C剖面图。
图6为“斜撑脚”零件主、俯、侧三面视图。
图7为“硬币盘”和“斜撑脚”装配后斜式摆放侧向示意图。
图8为整体式斜形硬币盘的侧向示意图。
图9为“硬币盘”圆弧凹槽位置可任意交换示意图。
图10为“硬币盘”圆弧凹槽长度可加长至50枚存放量的示意图。
附图中代号对应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洪强,未经林洪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3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夹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锅炉过热器氧化皮冲洗试验的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