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馈线自动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3233.9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4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王绍荃;魏征宇;郑贤舜;邱承武;陈显来;胡振等;王雷;吴元坚;赵卓;周海峰;王黎敏;梅宏;吴雯雯;周泰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温州市图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馈线 自动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馈线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10KV配电网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技术和产品已非常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10KV配电网电缆线路馈线自动化的建设却因站内出现开关不重合、电缆线路特性复杂、开关房空间小、高速且可靠的通信网络难以大面积建设等,多年来其发展缓慢。目前现有的电缆网馈线自动化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旧开关柜自动化设备少,无法自动切除或隔离故障,同时旧开关柜房内空间小,按照现有电缆自动化成套设备的尺寸改造起来难度大、实用性差、接线复杂、安全性能较低、操作管理和维护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馈线自动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10KV馈线、10KV开关、耦合设备、载波通信单元、保护测控单元和内置电池,所述10KV馈线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10KV开关的输入端和所述耦合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耦合设备与所述载波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所述10KV开关与所述保护测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内置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10KV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载波通信单元包括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零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三相电压互感器,所述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子式零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信号端与所述耦合设备通信连接。
进一步,所述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子式零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信号端与所述耦合设备通信信号端之间还连接有真空负荷开关。
进一步,所述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子式零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信号端与所述真空负荷开关之间还连接有上隔离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控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实现了智能化监控,在检测到电缆网馈线中电压电流异常情况时可及时通过真空负荷开关切除电源,实现快速隔离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馈线自动化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载波通信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10KV馈线、10KV开关、耦合设备、载波通信单元、保护测控单元和内置电池,所述10KV馈线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10KV开关的输入端和所述耦合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耦合设备与所述载波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所述10KV开关与所述保护测控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内置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10KV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载波通信单元包括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零序电压互感器和电子式三相电压互感器,所述三相一体式电流互感器、所述电子式零序电压互感器和所述电子式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信号端依次连接上隔离开关和真空负荷开关后与所述耦合设备通信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温州市图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温州市图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3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控串补故障限流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产品吸尘器监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