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化低损耗光波分光复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1810.0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5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萱;李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93 | 分类号: | G02B6/293;G02B6/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黄良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损耗 光波 光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小尺寸低损耗的波分复用器件。
背景技术
参照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方案的光波分复用器结构一般由双光纤头101中的一根光纤输入多波长信号,经过自聚焦透镜102准直,入射到介质膜滤光片103;经介质膜滤光片103选择透射的透射波长光信号入射到透镜104,经透镜104会聚,耦合进单光纤头105;从介质膜滤光片103表面反射的其余波长光信号经自聚焦透镜102会聚,耦合到双光纤头101中的另一根光纤;完成波分复用功能。
其中胶114用于固定介质薄膜滤光片103在自聚焦透镜102的平面端,胶113用于固定自聚焦透镜102于双光纤头101的斜面端;胶109用于将双光纤头固定在第一套管106内,再被胶110固定在第二套管107内;胶111固定自聚焦透镜104和单光纤准直器105在第三套管108内,胶112把第三套管108固定在第二套管107内。
现有技术方案的波分复用器在于使用预先固定工作距离和束腰大小的单光纤准直器,当双光纤准直器和单光纤准直器耦合时,除了工作距离和束腰大小,还有更严重的耦合失配,特别是对于密集波分复用器件。
现有技术方案的光波分复用器使用预先固定工作距离和束腰大小的准直器,在这样限制条件下,单光纤准直器和双光纤准直器进行对调时,通过微调架的俯仰、升降、旋转、平移等,只能消除单光纤准直器和双光纤准直器耦合时的角度失配和横向失配损耗,无法解决束腰失配损耗和轴向失配损耗。同时由于固有的角度配合,导致胶110和112的不均匀,器件存在固有的温度特性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光波分光复用器存在束腰失配损耗和轴向失配损耗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了一种低损耗的波分复用器,同时大幅度的缩小了体积,直径大约只有为现有结构的二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型化低损耗光波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分复用器包括有中心组件,以及与中心组件两端光耦合的第一光纤组件和第二光纤组件;
所述的中心组件包括有:第一透镜、第二金属管、介质膜滤光片、第二透镜及第三金属管; 第一透镜通过胶与第二金属管粘接,介质膜滤光片通过胶与第二金属管粘接;第二透镜通过胶与第三金属管粘接,第二金属管与第三金属管通过胶粘接;
所述的第一光纤组件包括有:双光纤头和第一金属管;第一金属管通过胶与双光纤头粘接;双光纤头与所述第一透镜光耦合,第一金属管通过胶与第二金属管粘接;
所述的第二光纤组件包括有:单光纤头和第四金属管;第四金属管通过胶与单光纤头粘接;单光纤头与第二透镜光耦合,第四金属管通过胶与第三金属管粘接。
所述的胶为热固化胶。
所述的双光纤头插入在第一金属管管腔中,第一金属管与第二金属管对接。
所述的单光纤头插入在第四金属管管腔中,第四金属管与第三金属管对接。
所述的第三金属管与第二金属管套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能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使用预先固定工作距离和束腰大小的单光纤准直器只能尽可能消除单光纤准直器和双光纤准直器耦合角度失配损耗和横向失配损耗,而不能解决其他耦合失配的缺点。并通过采用小型化的光纤头和透镜以及金属管配合大幅度的缩小直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光波分复用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态调节双光纤头与透镜的间隙,并同时动态调节单光纤头与透镜的轴心错位,从而动态调整工作距离、束腰大小和束腰距离。
参照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中心组件,以及与中心组件两端光耦合的第一光纤组件和第二光纤组件。
所述的中心组件包括有:第一透镜202、第二金属管207、介质膜滤光片203、第二透镜204及第三金属管208;第一透镜202一端插入在第二金属管207管腔中,第一透镜202与第二金属管207之间通过胶212粘接,介质膜滤光片203与第二金属管207另一端通过胶214与第二金属管207粘接;第二透镜204一端插入在第三金属管208管腔中,第二透镜204与第三金属管208之间通过胶215粘接,所述的第三金属管208其中一端套接在第二金属管207上,第二金属管207与第三金属管208之间通过胶213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1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安全带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