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臭地漏的内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1696.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吕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云峰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臭 地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臭地漏的内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的地漏装置主要使用的是PVC管材,一种是不添加防臭装置的返水湾,所以会反味,使得屋内出现怪味臭味;一种是经过两个180度的转弯,但这样的结构会造成排水不畅,易积水,进而成为菌虫的滋生源头;一种是磁铁带密闭的装置,主要是因为磁铁的使用时间增长,磁铁会慢慢的失去磁性,进而达不到防臭,防菌虫,防返水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臭地漏的内芯装置;为解决家庭、公路等领域废水排放的问题和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它由圆柱体的外芯和内芯组成,在外芯内壁的上端设置两个对应的凹槽,在内芯的上端设置两个相对应的凸起棒,内芯通过凸起棒卡在外芯内壁的凹槽内;通过这种结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结构安全,制作成本低,易于生产,一次安装永久使用的效果,同时具有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的内芯装置,它由外芯和内芯组成,在外芯内壁的上端设置两个对应的凹槽,在内芯的上端设置两个相对应的凸起棒,内芯通过凸起棒卡在外芯内壁的凹槽内。
进一步,两个对应的凹槽上端设置一个活动板,活动板是可以取出的,便于当内芯使用时间过长时产生污垢后,取出内芯进行清洗。
进一步,外芯是圆柱体结构,外芯内壁的下端从上往下是平缓缩小的结构设计,采用这样结构的好处是不慎将凸起棒损坏时,可以卡住内芯,从而轻松的进行对内芯的更换。
进一步,内芯的顶端设置镂空装置,在镂空装置内嵌入铅块,采用嵌入铅块的方式能保证铅块不从镂空装置中脱落,通过嵌入的铅块增加内芯上端的比重。
进一步,内芯整体结构是由中间向两边平滑弯起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弯起的程度和外芯内壁的横切面弧度一致;内芯的边缘是逐渐趋薄的平滑刀口状,采用这样的设计是在没有污水通过的时候内芯和外芯无缝的接触,从而达到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家庭、公路等领域废水排放的问题和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通过这种结构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结构安全,制作成本低,易于生产,一次安装永久使用的效果,同时具有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的内芯装置,它由外芯1和内芯2组成,在外芯1内壁的上端设置两个对应的凹槽3,在内芯2的上端设置两个相对应的凸起棒4,内芯2通过凸起棒4卡在外芯1内壁的凹槽3内。
进一步,两个对应的凹槽3上端设置一个活动板5,活动板5是可以取出的,便于当内芯2使用时间过长时产产生污垢后,取出内芯2进行清洗。
进一步,外芯1是圆柱体结构,外芯1内壁的下端从上往下、是平缓缩小的结构设计,采用这样结构的好处是不慎将凸起棒4损坏时,可以卡住内芯2,从而轻松的进行对内芯2的更换。
进一步,内芯2的顶端设置镂空装置(图中未示出),在镂空装置(图中未示出)内嵌入铅块(图中未示出),采用嵌入铅块(图中未示出)的方式能保证铅块(图中未示出)不从镂空装置(图中未示出)中脱落,通过嵌入的铅块(图中未示出)增加内芯2上端的比重。
进一步,内芯2整体结构是由中间向两边平滑弯起的弧形结构(图中未示出),弧形结构(图中未示出)的弯起的程度和外芯1内壁的横切面弧度一致;内芯2的边缘是逐渐趋薄的平滑刀口状(图中未示出),采用这样的设计是在没有污水通过的时候内芯2和外芯1无缝的接触,从而达到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没有污水通过时,因为内芯2的顶端设置镂空装置(图中未示出),在镂空装置(图中未示出)内嵌入铅块(图中未示出),通过嵌入的铅块(图中未示出)增加内芯2上端的比重,进而达到内芯2是斜置的状态,进而达到内芯2和外芯1内壁的无缝接触,从而达到防臭、防返水、防菌的效果;当有污水通过时,因为污水的重力作用和水是向下留的常理,污水会越来越多的流向内芯2的下端,进而增加内芯2下端的比重,从而迫使内芯2立起,当污水水量很大时,内芯2就会完全立起,最后和外芯1的内壁形成平行状态,进而使得污水的通过率在90%以上,当污水结束通过时,内芯2就会斜置和外芯的内壁保持无缝接触。
以上仅是根据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作出具体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形式的限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基础上所做出的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云峰,未经吕云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1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初期雨水截流检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井沉污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