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1350.1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5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泉;杨松楠;范玉进;李柬;褚孝鹏;曹晓冬;王保文;李羚梅;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H7/06 | 分类号: | H03H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2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可调 陷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移动通信领域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领域中,经常需要保证较低的灵敏度指标要求,能够接收到很小的信号。但周围环境中经常存在复杂的环境干扰,其中有些低频的干扰尤为严重。这些干扰通常在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主要是周围环境中的大型设备运行或者交流电源干扰产生。
在通信设备的传输通路上加入陷波器电路,可最大程度上保证通信设备对周围环境中的低频干扰影响减小到最低。但在实际环境中由于低频干扰无法确定,所以单一的陷波器电路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可调陷波器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尚未有一种可调陷波器的文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了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电路的设计方案,通过电路设计构成多频点高精度低频陷波器,陷波器采用双T网络可调电路实现,通过双T网络可调电路来保证通信设备对周围环境中的低频干扰影响减小到最低。
本发明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其特征在于,陷波器电路是由增益为1的放大器、RC双T网络以及决定电路Q值的RC单T网络连接组成,
放大器采用集成电路MC14399,RC双T网络由可调电阻R1、电阻R2、 可调电阻R3、电容C1、C2、C3构成,RC单T网络由电阻 R5、R6及电容C4构成,集成电路MC14399的管脚2 经电阻R4连接管脚6;双T网络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MC14399的管脚3;
RC双T网络中电阻R1、R2、 R3的值分别为: 1R、2 R、2R;
电容C1、C2、 C3的值分别为: 2C、1C、1C;
RC双T网络中:
陷波频率F = 1/(2π×R1C1);陷波器网络Q值=R5/(4×R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电路的设计方案,通过电路设计构成多频点高精度低频陷波器,陷波器采用双T网络可调电路实现,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设计方法具有优秀的选频特性,具有调节方便与频率稳定特点。通过双T网络可调电路来保证通信设备对周围环境中的低频干扰影响减小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 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电路是由增益为1的放大器、RC双T网络以及决定电路Q值的RC单T网络连接组成,
放大器采用集成电路MC14399,RC双T网络由可调电阻R1、电阻R2、 可调电阻R3 ,电容C1、C2、C3构成,RC单T网络由电阻 R5、R6及电容C4构成,集成电路MC14399的管脚2 经电阻R4连接管脚6;双T网络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MC14399的管脚3;
双T网络可调陷波器的实现步骤:
a) 利用公式计算陷波频率
陷波频率F计算公式为公式1-1:
F = 1/(2π×R1C1) 1-1
F--陷波频率;
陷波器网络Q值计算公式1-2:
Q =R5/(4×R1) 1-2
Q--陷波器网络Q值;
b)
从公式计算中可以看出陷波器中心频率主要是由双T网络决定,而陷波器Q值主要由单T网络决定。在理论计算中R5=R6,但实际上,R5、R6影响了波滤波窗口两臂的平衡度,在实际中可能需要调整。由于频率精度(高稳定性)和组件噪声的要求,必须采用高稳定性、低噪声运算放大器,这里我们可以选用了MC14399运放,其热噪声电压密度为3nV/(Hz)1/2。
下面表1是对陷波器经典的陷波频率50Hz、60Hz、100Hz、120Hz、150Hz、180Hz的计算:
表1 不同的R1、C1和C4、R5值及所对应的Q和F陷波。
根据上述说明,结合本领域技术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1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