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循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40458.9 | 申请日: | 2013-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岛津裕辅;高山启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1/10 | 分类号: | F25B1/10;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在由压缩机、散热器、减压装置和蒸发器依次连接而成的循环回路中循环,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和被调温对象进行热交换,由此进行被调温对象的冷却。另外,在散热器中,制冷剂和被调温对象进行热交换,由此进行被调温对象的加热。另外,循环回路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反转自如,通过使制冷剂和被调温对象热交换的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和作为散热器发挥功能之间切换,能够兼顾被调温对象的冷却和加热。
例如,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压缩机具有滑动部的情况下,需要向该滑动部供给冷冻机油,与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一起将冷冻机油供给到压缩机。冷冻机油对压缩机的滑动部进行润滑之后,从压缩机与制冷剂一起被排出。在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油分离器,在油分离器中,制冷剂和冷冻机油被分离。设置有从油分离器与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的配管连通的旁通流路,被分离的冷冻机油经由旁通流路向压缩机的入口侧回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240366号公报([0014]段-[0032]段,图1-图8)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油分离器中未完全分离的冷冻机油与制冷剂一起流入蒸发器。其结果,发生蒸发器的传热性能的降低、压力损失的增大等的不良情况、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使蒸发器的传热性能的降低、压力损失的增大等的不良情况的发生、性能降低得到抑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其具有:第一循环回路,该第一循环回路依次连接第一压缩机、第一散热器、第一减压装置和第一蒸发器,经由具有贮存制冷剂的空间的贮存容器使所述制冷剂循环;旁通流路,使所述空间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连通,所述贮存容器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连接有所述第一减压装置的一侧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贮存在所述空间中的所述制冷剂以不混溶性油混合的状态被贮存,通过与所述旁通流路的入口侧相比位于上方的冷却构件被冷却,贮存在所述空间中的所述不混溶性油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旁通流路从所述贮存容器流出。
优选地,所述冷却构件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的配管或者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间的配管与贮存在所述空间中的所述制冷剂的热交换部,所述旁通流路是形成在所述配管的位于所述空间内的区域的、从该配管的外表面贯穿到内表面的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配管的位于所述空间内的区域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配管的位于所述空间内的区域的制冷剂流出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冷却构件是设置在所述贮存容器中的冷却器。
优选地,所述贮存容器被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一减压装置之间,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贮存容器之间连接有第二减压装置。
优选地,向所述贮存容器流出所述制冷剂的配管的出口侧、和从所述贮存容器流出所述制冷剂的配管的入口侧中的、靠近所述旁通流路的入口侧的一侧与远离所述旁通流路的入口侧的一侧相比,被设置在上方。
优选地,向所述贮存容器流出所述制冷剂的配管的出口侧、和从所述贮存容器流出所述制冷剂的配管的入口侧中的至少一个不与所述空间的下部相对。
优选地,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高压侧压力控制到临界压力以下。
优选地,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第二循环回路,该第二循环回路依次连接第二压缩机、第二散热器、第三减压装置和第二蒸发器,使制冷剂循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二蒸发器构成级联冷凝器。
实用新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0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