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扁平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9688.3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5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宏;刘垒垒;周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51600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扁平热管,尤指一种具有由多条金属束线交错编织而成的毛细结构的扁平热管。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
目前,电子产品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一端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另一端连接散热鳍片,并以散热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一般而言,热管主要分为圆形热管以及扁平热管。扁平热管是由扁平管体、毛细结构以及工作流体组成。现有毛细结构大多是经由烧结制程将金属粉末烧结于圆形管体的内壁上,再经由压管等制程使圆形中空管体被压制成扁平状。一般而言,热管的管体厚度小于2毫米称为超薄热管,而大于2毫米则称为薄型热管。然而,不论如何将热管薄型化,其内部仍须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供工作流体进行汽、液相变化,而热管内部除了工作流体外,毛细结构的形成更是影响管体内部空间的主要因素,尤其在薄型甚至超薄热管等内部空间极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运用管体内部的有限空间,已成为现今扁平热管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扁平热管,其具有由多条金属束线交错编织而成的毛细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扁平热管,其包含:
一扁平管体,具有一中空腔室;以及
一毛细结构,设置于该中空腔室的一第一侧,使得该中空腔室的一第二侧形成一气流通道,该毛细结构由多条金属束线交错编织而成,每一条金属束线由多根金属丝组成。
所述的扁平热管,其中,该毛细结构的宽度与该中空腔室的宽度满足下列不等式:
其中,W1表示该毛细结构的宽度,且W2表示该中空腔室的宽度。
所述的扁平热管,其中,该毛细结构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贴合于该中空腔室的上壁面与下壁面。
所述的扁平热管,其中,该毛细结构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烧结方式分别贴合于该中空腔室的上壁面与下壁面。
所述的扁平热管,其中,该多根金属丝由铜、不锈钢或复合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扁平热管,其中,另包含工作流体,设置于该中空腔室中。
所述的扁平热管,其中,该第一侧为蒸发端,且该第二侧为冷凝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结构是由多条金属束线交错编织而成,可有效增加与工作流体形成毛细现象的接触面积,且可更顺畅地导引工作流体流动,进而增进散热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系将毛细结构设置于中空腔室的一侧,使得中空腔室的另一侧形成单一气流通道,单一气流通道的热传量较大,可达到极佳的热传与回流效果。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扁平热管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的毛细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扁平热管;10-扁平管体;12-毛细结构;14-工作流体;100-中空腔室;102-气流通道;120-上表面;122-下表面;124-金属束线;126-金属丝;1000-上壁面;1002-下壁面;S1-第一侧;S2-第二侧;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未经讯强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9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壳管式换热器的分配器
- 下一篇:麻花式双层换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