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级悬臂式小流量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5420.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左传玺;左文英;徐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长志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2 | 分类号: | F04D29/62;F04D29/4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12501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级 悬臂 流量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级悬臂式小流量离心泵,属于离心泵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学、石油化工、炼油厂、煤化工、发电厂、有色金属、造纸业、制药业、食品工业、制糖业、炼钢厂、废酸处理、给排水、城市供水、粮食深加工等行业输送不含固体颗粒的液体,通常需要用到高扬程的离心泵,但是通常用的离心泵只有一个出水口,且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单一,适应性差,且结构复杂,影响流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适应多种工况,且流体流动稳定的二级悬臂式小流量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级悬臂式小流量离心泵,包括泵体,泵体前端设置前泵盖,后端通过托架连接电机,泵体内横向安装泵轴,泵轴套装在电机轴上,泵轴上轴向安装首级叶轮和二级叶轮,对应泵轴在前泵盖内设置吸入口,吸入口内安装诱导轮,首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安装导流体,诱导轮和导流体均安装在泵轴上,泵体外周设置有吐出口。
泵体与电机之间是通过中间托架来完成的,连接方式简单,容易操作;首级和二级叶轮流道可采用完全机械加工,其完成后再焊接的方法,保证产品性能稳定,保证在极小流量工况下,流态稳定,压力恒定无波动;外泵体为锻造件,吐出口法兰焊接在泵体上;导流体固定在泵体内,吸入口焊接或铸造在泵盖上;导流体的设置可以使密封冲洗液的流动方向由绕轴改为沿轴向流动,密封腔可以配置各种填料和机械密封,适合各种介质的输送;液体水平进入,先经诱导轮然后进入首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最后从吐出口位置流出,此种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工况来确定吐出口在泵体上的位置,结构灵活,适用性强。
所述的吐出口轴线与吸入口轴线所在水平面平行、垂直或者呈45度夹角。吐出口位置灵活,均可使流体稳定流出。
所述的吐出口设置为1个或者2个。可以根据具体工况选择使用一个或者两个。
所述的导流体为蜗壳式导流体。导流效果好,使流体在泵体内流动稳定,便于将输送的液体由水平方向变为垂直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流态稳定,压力恒定无波动;保证工况稳定,流量准确;通用性和互换性设计,不但减少了备件储存与管理费用,而且降低了泵的综合运行成本,使其以其特有的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成为小流量离心泵领域的新型替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吐出口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二级叶轮2、泵体3、吐出口4、托架5、电机6、电机轴7、泵轴8、吸入口9、诱导轮10、首级叶轮11、导流体12、前泵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级悬臂式小流量离心泵,包括泵体2,泵体2前端设置前泵盖12,后端通过托架4连接电机5,泵体2内横向安装泵轴7,泵轴7套装在电机轴6上,泵轴7上轴向安装首级叶轮10和二级叶轮1,对应泵轴7在前泵盖12内设置吸入口8,吸入口8内安装诱导轮9,首级叶轮10和二级叶轮1之间安装导流体11,诱导轮9和导流体11均安装在泵轴7上,泵体2外周设置有吐出口3。吐出口3轴线与吸入口8轴线所在水平面平行、垂直或者呈45度夹角。吐出口3设置为1个。导流体11为蜗壳式导流体。
吐出口3轴线与吸入口8轴线所在水平面平行即吐出口位于图2所示的位于泵体2左侧或者右侧;吐出口3轴线与吸入口8轴线所在水平面垂直即吐出口位于图2所示的位于泵体2顶部或者底部;吐出口3轴线与吸入口8轴线所在水平面呈45度夹角即吐出口位于图2所示的位于泵体2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右下角的位置。
工作时,启动电机5,电机轴6带动泵轴7转动,泵轴7带动首级和二级叶轮转动,导流体11转动,使传输的液体从吸入口8流入,经首级和二级叶轮带动垂直从吐出口3吐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长志泵业有限公司,未经辽宁长志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5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