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节能灯管弯管机用挡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4403.7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8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石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虹川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43 | 分类号: | C03B23/043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5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灯管 弯管 机用挡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节能灯管弯管机用挡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灯具生产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进机械化生产线,以满足目前灯具制作业的高效能生产目的。在节能灯管,尤其是需要将玻璃管折弯成U型或更多形状的弯管工艺中,目前的专用设备往往通过弯管机达成其弯折效果;这在公告号为CN10099937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有所描述:弯管机,包括用于放置成品弯管的工位分度转盘,工位分度转盘外侧布置两组进料仓,两组进料传动机构分别配合进料仓并设置于进料仓出口处,每组进料传动机构的下方分别嵌设喷火头装置;在每组进料传动机构与工位分度转盘之间分别相应设置弯管机械手、吹气装置及弯管成形模,在工位分度转盘外侧还布置有分别与弯管机械手配合的两组推接料装置,以便于将弯折成型后的弯管输送至工位分度转盘上。实际操作时,依靠进料仓持续出料至进料传动机构,并通过安置于进料传动机构下方的喷火头装置进行管材的局部加热,由于管材局部加热后其加热部分软化,从而得以通过后续的弯管机械手和相应吹气装置和成形模具实现其管材弯折和冷却定型目的。
上述机构在使用时,喷火头装置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起作用必不可少。目前的喷火头装置,通常为为多道且沿进料传动机构送料方向依序布置,一般以5到6道火为佳,这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下仍可接受,然而,由于节能减排和高效生产等思想的倡导,如何于前述工序中,在确保机构正常可靠工作及成品品质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设备工作损耗,在现今情况下为本领域的一大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实用的U型节能灯管弯管机用挡火装置,以在确保成品品质的前提下,有效达到其节能降耗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U型节能灯管弯管机用挡火装置,至少包括挡火板,所述挡火板布置于弯管机上的喷火头装置的火焰喷射路径处,且挡火板上的挡火面至喷火头装置上的火焰喷口间距小于该火焰喷口喷出火焰的焰高,弯管机上的物料输送通道位于挡火板上的挡火面与火焰喷口之间布置。
火焰喷口为两个且沿垂直物料输送方向布置,以垂直物料输送方向的两个火焰喷口为一道,所述火焰喷口为沿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均布的多道,所述挡火板外形呈长条板状且其长度方向与物料输送方向同向设置。
所述火焰喷口为四道,所述挡火板位于该火焰喷口正上方处且其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道火焰喷口与第四道火焰喷口间距。
所述挡火板包括耐火部以及用于固定耐火部于火焰喷口正上方处的固定架,所述耐火部底端面构成上述挡火面,所述固定架与弯管机机架间固接布置;所述耐火部为耐火砖,所述固定架上布置有用于兜设及固定耐火部的容纳部,容纳部外形呈框架状且其框架所围合而成的区域轮廓与耐火部外形轮廓吻合设置,所述耐火部与固定架间构成可拆卸式配合关系。
所述固定架外形呈“L”字状,包括与弯管机机架间螺栓固接的铅垂支架及与铅垂支架间呈直角布置的横向支架,所述铅垂支架上布置有铰接轴,铰接轴的轴长方向垂直“L”字状固定架所构成平面,横向支架与铅垂支架间构成铰接式配合关系,横向支架可沿铅垂支架的铰接轴作远离和靠近火焰喷口动作。
所述“L”字状固定架构成平面与弯管机上的物料输送方向垂直布置;所述铅垂支架与横向支架间形成合页式配合关系,其合页轴构成前述铰接轴,所述固定架上还布置有用于限定横向支架沿铅垂支架摆动角度的限位块。
所述铅垂支架上的与弯管机机架固定端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孔长方向平行铅垂支架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铅垂支架还包括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设于腰形孔上并与弯管机机架间构成螺栓固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虹川照明有限公司,未经黄山虹川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4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