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缓冲管的柔性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4290.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杰;潘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缓冲 柔性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消声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声器缓冲管的柔性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消声器是阻碍声音传播而让气流通过的、防治气流动力性噪声的专用设备,有利于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消声器一般包括消声器筒体、缓冲管和排气管等几部分,为保证足够的强度,现有的缓冲管两端与消声器筒体、排气管采用三层焊接方式。
目前汽车消声器存在的问题:由于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的散热特性不同,相同时间内的伸缩率不同;但现有的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采用焊接固定(刚性连接),二者无法发生相对位移。在低温条件下,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高低温交替下缓冲管应力积聚,表现为停车后发出“咯咯”异响现象,影响顾客满意度。长期的应力积聚会导致零件疲劳,最终发生缓冲管开裂、断裂甚至脱落。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3年1月23日,公告号:CN202690182U)公开了一种后消声器总成,它包括进气管、排气管、消声腔总成;消声腔总成由筒体、前盖板、后盖板、进气缓冲管、排气缓冲管构成,前述的消声腔总成由前隔板和后隔板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进气缓冲管由前盖板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伸入第三腔室,排气缓冲管由后盖板穿过后隔板和前隔板伸入第一腔室;进气管与位于前盖板上的进气缓冲管连接,排气管与位于后盖板上的排气缓冲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后消声器总成的可靠性及耐久性,减少来自车体的振动传动到消声器总成产生的结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采用刚性连接,容易导致缓冲管开裂、断裂甚至脱落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避免应力积聚,减少噪音,降低缓冲管开裂风险的消声器缓冲管的柔性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声器缓冲管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消声器筒体、缓冲管、排气进气管和排气出气管,所述的缓冲管设置在消声器筒体内部,所述的缓冲管的两端分别与排气进气管和排气出气管连接,所述的消声器筒体与缓冲管两端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所述的柔性连接装置分别与缓冲管固定连接,所述的柔性连接装置分别消声器筒体过盈配合连接。该消声器缓冲管的柔性连接结构,通过在消声器筒体与缓冲管两端连接处分别设置柔性连接装置,该柔性连接装置分别与缓冲管的两端固定连接,同时与消声器筒体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这样当缓冲管分别与排气进气管和排气出气管连接应用时,气体通过排气进气管进入到缓冲管和消声器筒体内部,进行消声,而通过排气出气管排出,由于缓冲管两端采用柔性连接装置,而柔性连接装置与消声器筒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这样的结构使得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之间在使用时可以产生相对位移,避免应力积聚而导致异响、断裂,而柔性连接装置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低温变化的伸缩,避免停车后 “咯咯”异响。该柔性连接结构,既保证了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噪音,又有效避免了应力积聚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降低了缓冲管开裂、断裂甚至脱落的风险,并且该柔性连接结构,制作方便,连接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的柔性连接装置包括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和出气端柔性连接装置。柔性连接装置设置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和出气端柔性连接装置,在缓冲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柔性连接装置,这样,可以使得缓冲管能够向消声器筒体两端分别发生相对位移,更有利于降低噪音和避免应力积聚。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端柔性装置为钢丝绒套管结构,所述的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的内壁结构与缓冲管进气端结构配合设置,所述的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的外壁结构与消声器筒体进气端内壁结构配合设置,所述的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与缓冲管焊接连接,所述的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的外壁与消声器筒体进气端内壁过盈配合。进气端柔性连接装置优选钢丝绒套管结构,避免底盘件振动对缓冲管的直接冲击。钢丝绒套管结构既方便与缓冲管进气端的焊接连接,也方便实现缓冲管与消声器筒体的柔性连接,以及与消声器筒体内壁的过盈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4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结构增压发动机用排气歧管
- 下一篇:一种用于楔块或滑块的磨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