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饮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843.0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凡皓;鲁绍万;罗超;刘志飞;苏靖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凡皓;鲁绍万;罗超;刘志飞;苏靖淋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47J31/46;A47J31/56;A47J3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500 重庆市云***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饮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饮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水机早已成为了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家电之一,人们对使用饮水机的安全性、便利性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现有的饮水机每次加热的水量是固定的,而人们每次的取热水量不同,所以每次加热后都会有剩余的开水在加热器里面进行反复加热,这样就会导致水的变质,形成千滚水。另外目前的饮水机都是下边放水上边不断地进水,使得冷水与热水混合,不能分开饮用,这些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便利且较为安全健康的智能饮水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饮水机,包括第一水箱、加热水箱、制冷水箱、热水龙头、冷水龙头、保温水箱、储水箱、第一至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一至第三电磁阀、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处理器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水箱与外部水桶相连通,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于第一水箱内,用于感测第一水箱内的水位,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于保温水箱内,用于感测保温水箱内的水位,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于储水箱内,用于感测储水箱内的水位,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水箱内,用于感测加热水箱内的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保温水箱内,用于感测保温水箱内的水温,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制冷水箱内,用于感测制冷水箱内的水温,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于第一水箱与加热水箱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于加热水箱与保温水箱之间,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于保温水箱与储水箱之间,所述第一至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一至第三电磁阀、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单元均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输入控制指令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至第三液位传感器所感测得到的水位、第一至第三温度传感器所感测得到的温度,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水位及温度对应控制第一至第三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智能饮水机还包括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连接于第一水箱与加热水箱之间,且所述流量传感器还与处理器相连,以将感测到的流量信号传输至处理器。
其中,所述智能饮水机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保温水箱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大气相连通,且所述排气管上与大气相连通的一端还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液晶触控屏和/或语音识别传感器,所述液晶触控屏用于接收使用者的触控信号,所述语音识别传感器用于接收使用者的语音信号。
其中,所述智能饮水机还包括提示单元,所述提示单元与处理器相连。
其中,所述提示单元包括液晶显示屏和/或喇叭,所述液晶显示屏用于通过画面或文字提示使用者,所述喇叭用于通过声音提示使用者。
上述智能饮水机采用语音、触摸屏双重控制,显得十分方便;当水位不足时自动报警并不进行加热;且采用保温水箱保温,杜绝循环加热产生千滚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饮水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饮水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此处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此处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凡皓;鲁绍万;罗超;刘志飞;苏靖淋,未经沈凡皓;鲁绍万;罗超;刘志飞;苏靖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法制备橡胶沥青的设备
- 下一篇:组播通信用代理重加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