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2930.4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雅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雅楠;恒丰鼎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05003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电极 电动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帽修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悬挂式焊钳和台式焊钳在使用过程中均会出现电极帽的损耗,当损耗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极大地降低焊接的质量,因此,需要更换新的电极帽或者对电极帽进行修复。而对电极帽进行修复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现有技术中,对电极帽的修复主要通过人工手动修复方式,也就是操作员用手锉在焊钳上直接修复电极帽。这种方法修复的弊端是:修复效率低,一般修复一个电极帽平均时间为5分钟;修复的精度不够,质量较差,导致焊接的产品次品率上升;一个电极帽可修复的次数低,一般平均只能修复5-6次,就必须要更换电极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精度高,能提高电极帽的修复次数,且能快速修复电极帽的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包括壳体、电机定子、电机转子、修磨工具头、旋转底座、刀头库和刀头,所述电机定子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转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定子内,所述修磨工具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旋转底座设置于所述修磨工具头内,并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转子,所述刀头库卡合于所述旋转底座内,由所述旋转底座带动所述刀头库旋转,所述刀头设置于所述刀头库内。
可选的,所述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开关,所述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组。
可选的,所述旋转底座的一端通过一对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电机转子。
可选的,所述旋转底座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沉孔,并设置有第一法兰,在所述第一法兰上沿垂直于所述旋转底座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槽;所述刀头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相配合的第二法兰,所述刀头库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沉孔内,所述第二法兰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内。
可选的,所述刀头库的一端还开设有第二沉孔,在所述刀头库的侧壁上,沿所述刀头库的轴向开设有第二槽,以容纳所述刀头。
可选的,所述刀头包括切削部和固定部,所述切削部包括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一端与第二切削刃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切削刃远离第一切削刃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卡合于所述刀头库的第二槽上,并与所述第一沉孔的侧面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壳体为塑料壳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直线切削刃和第一曲线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二直线切削刃和第二曲线切削刃;所述第一直线切削刃一端与第二直线切削刃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直线切削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曲线切削刃连接,所述第二曲线切削刃与所述第二直线切削刃远离第一直线切削刃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包括由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构成的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驱动所述刀头库转动,所述刀头库带动所述刀头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极帽的修复,所述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采用电机作为动力进行电极帽的修复,因此修复效率较高,一般3-5秒即可以完成电极帽的修复,且所述刀头在修磨电极帽时做旋转运动,因此对球形的电极帽而言,能提高所述电极帽的修磨精度,且还可以控制修复电极帽时的磨削量,从而提高电极帽的修复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电极帽电动修复机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壳体;2-电机定子;3-电机转子;4-修磨工具头;5-旋转底座;51-第一沉孔;52-第一法兰;53-第一槽;6-刀头库;61-第二法兰;62-第二沉孔;63-第二槽;7-刀头;71-第一切削刃;72-第二切削刃;73-第一固定块;74-第二固定块;75-第一直线切削刃;76-第一曲线切削刃;77-第二直线切削刃;78-第二曲线切削刃;9-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雅楠;恒丰鼎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李雅楠;恒丰鼎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2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