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中水回用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1922.8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邹新政;王黎阳;邹愉;谭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中水 用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家庭中水回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淡水资源日益紧缺,中水回用技术备受关注。目前应用于高层建筑、小区的中水回用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市面上已有的家庭用中水处理装置往往存在中水净化不彻底、清洗频繁、非智能的缺点,这使得家庭中水处理难以得到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庭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可将单户家庭产生的中水回收起来统一净化处理,全程自动控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家庭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中水储水箱;过滤网,经所述过滤网过滤后的中水流入净水单元;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管道将储存在中水储水箱内的中水引向过滤网,该管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以及多个净水单元,所述净水单元位于过滤网的下方,其包括位于中心的集水管和套设在该集水管外周上的至少一层净化筒、以及封堵在所述净化筒两端的端盖,在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过孔,水流经净水单元的最外层净化筒依次径向向内渗透,从该净水单元中心的集水管流至下一个净水单元的最外层净化筒,使得所述多个净水单元串联构成一渗透净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中水储水箱内的水位开关。
进一步的,在所述净水单元的端盖的内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同心的环槽,所述净化筒的端部插装固定在所述端盖的环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筒包括表面的筛网和填充在筛网内的净水材料。
进一步的,在所述净水单元的集水管的出水端设有自吸泵。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的净水材料采用PP棉、聚四氟乙烯纤维、PPF聚丙烯纤维或者活性炭。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过滤网的低端相连通的排污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层净化筒呈外疏内密的排列。
进一步的,在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有一通向所述渗透净水组件的漏斗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将家庭各用水器具产生的中水回收后利用,实现了中水的循环利用,节省了水资源。
2.通过净水单元对中水进行多层渗透净化,净水效果明显。
3.斜置的过滤网实现了自行清理的效果,减少了手动清理的次数。
4.水泵根据储水箱的水位自动开启关闭,实现了自动控制,节省了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净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净水单元去掉一端端盖时的示意图;
图中箭头表示水流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的家庭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包括中水储水箱1和中水处理箱2,在所述中水处理箱2内安装有水泵3、过滤网4和渗透净水组件,所述中水储水箱1的位置低于家庭内的如洗手槽等用水器具,使中水自行流入该中水储水箱1。
所述水泵3安装在中水处理箱2的底部,其通过管道将储存在中水储水箱内的中水引向过滤网4,该管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上方并靠近过滤网的高端。
在所述中水储水箱1内安装有水位开关11,当中水储水箱1内的水位上升至预定高度时,便控制所述水泵3运行一定时间,该时间根据中水储水箱1的容量、水泵型号、渗透净化组件的净化能力等各参数决定,所述水位开关11实现了本装置的智能定量运行,节省了电能。
所述过滤网4倾斜的布置在所述中水处理箱的上部,其倾斜布置的目的在于使得中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在表面水流的冲力作用下由过滤网4表面的低端经排污管路6向外排出,避免了大颗粒杂质在过滤网上堆积,实现了大颗粒杂质的自清理,减少了人工清理过滤网的次数,该过滤网的规格为20目。
所述渗透净水组件位于所述漏斗部的下方,其由五个净水单元5串联构成。参见图2,所述净水单元5包括位于中心的集水管51和套设在该集水管外周上的四层净化筒52以及封堵在所述净化筒两端的端盖53,在所述集水管51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过孔54,在集水管内的出水端还设有自吸泵56,所述净化筒52由表面的筛网和填充在筛网内的净水材料构成。
所述自吸泵56采用WUY型微型吸水泵,其作用是在集水管51内形成负压,加快净水单元的处理速率。
所述的四层净化筒52呈外疏内密的排列,这种排列方式较易对水流形成向内的渗透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1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阀嘴的双色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上班族用午休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