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态熔滴的熔钎焊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0378.5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2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陈辉;庄园;朱宗涛;李远星;刘燕;马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钎焊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熔钎焊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钎焊是利用某些熔点低于被连接物体材料熔点的金属(即钎料)作连接的媒介,利用液态钎料在母材间隙中的润湿、铺展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和在母材间隙中润湿、毛细流动、填缝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工件间连接的方法。为了拓宽钎焊的应用范围,苏联学家首次提出了熔钎焊的方法。
熔钎焊是一种在焊接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方法。熔钎焊是指在熔点差别较大的异种合金焊接过程中,低熔点材料受到钎焊热源的加热而熔化,低熔点材料部分为熔焊形式,而高熔点材料始终保持在固态的同时与液态金属相互作用。与熔化焊相比,熔钎焊接头具有钎焊及熔焊的双重特征,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异种材料焊接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从而实现了高质量的焊接。但是在熔钎焊过程中,由于钎焊热源必须要熔化填充材料,因此钎焊热源温度过高。较高的钎焊热源温度会造成低熔点材料的大量熔化及高熔点材料的局部熔化,从而降低焊接接头质量。较低的钎焊热源温度难于熔化填充材料,熔化后的填充材料的铺展润湿作用差。因而控制钎焊热源温度及热输入量是促进熔钎焊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液态熔滴替代填充材料进行微熔钎焊具有以下优点:液态的填充材料可以添加各种合金元素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及力学性能;液态熔滴适用于各种温度及热输入量的钎焊热源,且具有较好的铺展作用;填充材料不在受到钎焊热源温度的及材料成分的影响,甚至能够直接使用与基体成分一致的填充材料来获得优质焊缝;熔滴的频率及尺寸可控,能够实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熔钎焊工艺。基于熔钎焊的缺点及液态熔滴的优点,发明一种能够基于液态熔滴控制的熔钎焊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态熔滴的熔钎焊焊接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熔钎焊过程中,钎焊热源温度及热输入量与焊接材料难于匹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通过超声振动带动活塞运动从而控制液态熔滴的熔钎焊方法。通过高频感应装置将预置金属熔化为液态,再通过对活塞气缸的压力及超声振动带动活塞运动的方式来控制液态熔滴脱落时的尺寸及过渡频率,从而实现液态熔滴控制的熔钎焊。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储气钢瓶、焊接电源,焊接电源正极接工作平台,负极接钎焊热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出通过电缆与超声震动发生器连接,超声震动发生器输出端分别与变幅杆的换能器的正负极相连,变幅杆的下方设有超声震杆,与汽缸相配的活塞通过螺栓与超声震杆固定,储气钢瓶通过气压阀与汽缸相连,汽缸的下方设有带高频感应线圈的石墨坩埚。
所述工作平台带有步进电机,焊接工件安放在工作平台上。
所述石墨坩埚的周围设有钢化玻璃及保温棉。
采用液态熔滴替代填充材料,并通过对活塞气缸内的压力及超声振动带动活塞运动的方式来对熔滴的过度频率及尺寸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了熔钎焊对于钎焊热源的要求,提高了焊接接头的质量。首先,利用高频感应线圈来对石墨坩埚内的金属进行加热,采用钢化玻璃及保温棉实现了石墨坩埚内的温度恒定。其次,设计了一套控制液态熔滴尺寸及过渡频率的装置,通过改变超声频率来改变活塞的运动方式从而改变熔滴的过渡频率,通过对气缸压强的调节来控制熔滴脱离的驱动力从而控制液态熔滴脱落时的尺寸。再次,集成了一套基于超声振动原理控制液态熔滴的熔钎焊设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与效果:采用液态熔滴替代填充材料,并通过对活塞气缸内的压力及超声振动带动活塞运动的方式来对熔滴的过度频率及尺寸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了熔钎焊对于钎焊热源的要求,提高了焊接接头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通过超声振动带动活塞6运动从而控制液态熔滴的熔钎焊装置。通过高频感应线圈8将预置金属熔化为液态,再通过对气缸7的压力及超声振动带动活塞6运动的方式来控制液态熔滴脱落时的尺寸及过渡频率,从而实现液态熔滴控制的熔钎焊。该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1、储气钢瓶10、焊接电源14,焊接电源14正极接工作平台17,负极接钎焊热源13,计算机控制系统1的输出通过电缆与超声震动发生器2连接,超声震动发生器2输出端分别与变幅杆4的换能器3的正负极相连,变幅杆4的下方设有超声震杆5,与汽缸7相配的活塞6通过螺栓18与超声震杆5固定,储气钢瓶10通过气压阀11与汽缸7相连,汽缸7的下方设有带高频感应线圈8的石墨坩埚9。
所述工作平台17带有步进电机15,焊接工件16安放在工作平台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03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