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井自动控制安全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0172.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昌硕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06B5/10;E05F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市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井 自动控制 安全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斜井安全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井自动控制安全门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第2、6、7条规定“提升矿车的斜井,应设常闭式防跑车装置并经常保持完好”。根据这一法规对所有提升矿车的斜井都在斜井贯通水平的上部约五米处设有安全门。
而现有的安全门一般需要人工手动开启或者关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井自动控制安全门装置,人工操作改为卷扬机联锁自动控制,实现安全门的开启和关闭自动化,保证斜井运输安全,消除了作业地点的噪声,改善了作业环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井自动控制安全门装置,包括电动葫芦、安全门、斜撑和托梁,所述电动葫芦连接安装在安全门上的方木,所述安全门通过转轴与门框铰接,所述门框与斜撑、托梁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所述电动葫芦连接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于卷扬机的深度指示器上,用于控制电动葫芦的正向和反向送电及断电的时机,控制安全门打开和关闭。
所述转轴上设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连接电动葫芦,待安全门开启或关闭到适当位置控制电动葫芦自动断电。
所述安全门位于门框外侧的延伸部分安装有重锤,以减少电动葫芦的做功,节省能源;
所述斜撑和托梁分为两组分别位于门框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斜井安全门装置实现卷扬机联锁自动控 制后,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门的动力由风动改为电动节约了能源(高压风从地表供到井下损耗很大,而CD1-1t电动葫芦功率只有1.5wk)。
2、安全门风动改电动后,消除了作业地点的噪声,改善了作业环境。有利于文明生产,保证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3、消除了不安全的事故隐患。盲付斜井除正常的人员物料上下外,每个班平均还要提升矿车40余次。操作四通阀的人员要在斜井底弯路处眼紧盯着矿车和安全门进行工作,精力高度集中极易疲劳发生误操作造成事故。同时,操作人员靠近提升矿车的斜井作业也形成了极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我矿斜井提升曾发生过多起跑车伤人事故)。
4、降低了生产成本。安全门实现了卷扬机联锁自动控制后,两水平单班省去了两个操作安全门的人员,一天三个班六个人。按每人平均工资40000元/年,一年可节省工资支出24万元。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电动葫芦 2、重锤 3、方木 4、安全门 5、门框 6、铁轨 7、转轴 8、斜撑 9、托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斜井自动控制安全门装置,包括电动葫芦1、安全门4、斜撑8和托梁9,所述电动葫芦1连接安装在安全门4上的方木3,所述安全门4通过转轴7与门框5铰接,所述门框5与斜撑8、托梁9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所述电动葫芦1连接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于卷扬机的深度指示器上,用于控制电动葫芦1的正向和反向送电及断电的时机,控制安全门4打开和关闭;
所述转轴7上设有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连接电动葫芦1,待安全门4开启或关闭到适当位置控制电动葫芦1自动断电;
所述安全门4位于门框5外侧的延伸部分安装有重锤2,以减少电动葫芦1的做功,节省能源;
所述斜撑8和托梁9分为两组分别位于门框5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在斜井安全门4处的顶板上适当部位打锚杆眼,设两组锚杆并在锚杆上焊工字钢安装一台(CD-1t)电动葫芦;同时拆除安全门两侧的气缸,改风动为电动。
将电动葫芦1的控制电源敷设到卷扬机房内,在卷扬机的深度指示器上设位置传感器,控制电动葫芦1的正向和反向送电及断电,同时拆除各水平的四通阀。当斜井的矿车沿铁轨6下行运行到距安全门约10米处,卷扬机深度指示器上的控制装置触动位置传感器控制电动葫芦1送电,安全门4开启矿车通过。安全门转轴7上设有限位传感器待安全门4开启或关闭到适当位置电动葫芦1断电。斜井中的矿车上行时,当矿车通过安全门4后深度指示器上的位置传感器动作,电动葫芦1反向送电关闭安全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昌硕,未经刘昌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0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屏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动高压微雾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