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天然气缓冲罐的椭圆形补强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4266.9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冯俊森;李琴;马亚超;张坤;刘航;丁雅萍;纪苏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天然气 缓冲 椭圆形 补强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天然气缓冲罐的椭圆形补强圈,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缓冲罐容器为安装接管进行开孔,开孔会削弱容器壁的承载面积,降低容器壁的刚性,还会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为了弥补强度的缺失,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补强圈结构进行等面积补强,但是已有的补强圈结构与罐体金属之间不能完全贴合,使补强区域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而且补强圈与罐体采用的是搭接连接,难以形成整体,容器的刚性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在工作时容易发生机械共振,加剧疲劳破坏,严重影响天然气缓冲罐的使用寿命和现场人员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天然气缓冲罐的椭圆形补强圈,旨在解决现有补强圈结构与罐体金属之间不能完全贴合,难以形成整体从而造成容器刚性不够,容易疲劳破坏,严重影响天然气缓冲罐的使用寿命和现场人员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天然气缓冲罐的椭圆形补强圈,椭圆形补强圈是以沿缓冲罐体壁轴向为短轴,以沿缓冲罐体壁周向为长轴,并沿着周向折弯形成的椭圆形;所述椭圆形补强圈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1.4,所述椭圆形补强圈开有4个塞焊孔,所述塞焊孔由焊层填满;椭圆形补强圈与罐体壁通过内焊接层和外焊接层相固定;所述罐体壁与出气管通过内焊接层相固定,所述内焊接层外表面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椭圆形结构,增大了天然气缓冲罐周向的承载面积,提高了天然气缓冲罐的周向强度;2、采用均匀分布的焊塞孔,并用焊层填满的方式,使补强圈与天然气缓冲罐罐体的贴合更紧密,不仅避免了较大的热应力影响,同时提高了天然气缓冲罐的刚度,使天然气缓冲罐的固有频率显著提高,有效的避免了工作时的机械共振,延长了天然气缓冲罐的使用寿命,能保护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天然气缓冲罐的椭圆形补强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3为安装有椭圆形补强圈的天然气缓冲罐整体的示意图。
图中:1.缓冲罐体壁,2.外焊接层,3.椭圆形补强圈,4.出气管,5.内焊接层,6.塞焊孔,7.焊层,8.天然气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天然气缓冲罐的椭圆形补强圈,椭圆形补强圈3是以沿缓冲罐体壁1轴向为短轴,以沿缓冲罐体壁1周向为长轴折弯形成的椭圆形,且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值为1.4;所述椭圆形补强圈3有4个塞焊孔6,所述塞焊孔6由焊层7填满;椭圆形补强圈3与缓冲罐体壁1通过内焊接层5和外焊接层2相固定,所述缓冲罐体壁1与出气管4通过内焊接层5相固定,所述内焊接层5外表面圆滑过渡。
通过采用椭圆形结构,增大了天然气缓冲罐8周向的承载面积,提高了天然气缓冲罐8的周向强度;采用均匀分布的焊塞孔6,并用焊层7填满的方式,使补强圈3与天然气缓冲罐8罐体的贴合更紧密,不仅避免了较大的热应力影响,同时提高了天然气缓冲罐8的刚度,使天然气缓冲罐8的固有频率显著提高,有效的避免了工作时的机械共振,延长了天然气缓冲罐8的使用寿命,保护了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4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手电筒
- 下一篇:一种适合于多种配车结构的组合式飞轮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