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3786.8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0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朱龙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紫荆油墨(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28 | 分类号: | B02C4/28;B02C2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胶印 油墨 生产 三辊机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系统,属于胶印油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胶印油墨生产过程中的研磨设备有很多,如砂磨机、珠磨机、三辊机等,其中三辊机是胶印油墨生产时比较常用也是比较重要的研磨设备。普通的三辊机上料一般是人工上料,因为涉及到产量不大一般以500公斤左右为一批次,人工上料比较方便快捷。但是大型油墨企业每批次的油墨生产量以吨计,相对应的三辊机的体型也比较巨大,人工加料就不如小型三辊机那么方便,必须借用一些机械辅助工具才能顺利上料,上料效率低,牢度强度大;同时由于三辊机是开放型设备,人工加料时易导致杂物进入三辊机,影响油墨品质,严重时会损坏设备,人工加料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系统,包括三辊机以及固定设于三辊机顶部的加料仓,还包括PLC控制器、物料输送机构和用于驱动物料输送机构升降的电控升降机构,所述物料输送机构由进料管、进料泵和出料管固定连接而成,进料管靠近进口端固定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出料管的出口位于加料仓的上部,加料仓的内壁固定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电控升降机构和进料泵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运行时,首先将盛放有胶印油墨物料的物料缸移至进料管下方,启动电控升降机构带动物料输送机构缓慢下降,当进料管下端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有液位时,PLC控制器控制进料泵开启带动胶印油墨物料经进料管和出料管进入到三辊机的加料仓斗中;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当物料缸里物料液位下降到第一液位传感器无法检测到液位时,PLC控制器会控制电控升降机构下降,进而带动物料输送机构下降直至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时电控升降机构才停止下降;另一方面,物料在三辊机加料仓里积累,加料仓里液位也会上升,当到达第二液位传感器设定的液位上限值时,PLC控制器会控制进料泵关闭停止输料;随着加料仓里的物料逐步进入三辊机,当加料仓里的液位到达第二液位传感器设定的液位下限值时,PLC控制器会控制进料泵开启进行输料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电控升降机构采用电控升降台,所述电控升降台通过固定臂与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料仓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固定于进料仓内壁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一方面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人工上料易引入杂质,影响胶印油墨品质的不足,另一方面,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辊机,2、加料仓,3、PLC控制器,4、电控升降机构,5、进料管,6、进料泵,7、出料管,8、第一液位传感器,9、第二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用于胶印油墨生产的三辊机自动上料系统,包括三辊机1以及固定安装于三辊机1顶部的加料仓2,还包括PLC控制器3、物料输送机构和用于驱动物料输送机构升降的电控升降机构4,本实施例的电控升降机构4采用电控升降台,所述物料输送机构由进料管5、进料泵6和出料管7组成,进料管5靠近进口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8,进料管5通过固定臂与电控升降台固定,出料管7的出口位于加料仓2的上部,加料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传感器9,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8、第二液位传感器9、电控升降机构4和进料泵6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紫荆油墨(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洋紫荆油墨(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3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内燃机减排节油增力器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废气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