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囱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2285.8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倪正林;倪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鸣 |
主分类号: | F23J11/00 | 分类号: | F23J11/00;F23J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囱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生产中的烟囱,具体是指一种烟囱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烟囱是最古老、最重要的防污染装置之一。烟囱的发明极早。当原始人发现火时,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哪里有火,哪里必有烟。最早的烟囱即是室内的通气孔。当把“火”带进室内做饭和取暖时烟也随之而入。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设法在屋顶和墙壁上开些通气孔,以此来驱除屋内的烟雾。这种方法作为一种规范的人类实践活动已保留了几十万年。人类曾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改进大烟囱。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气候温暖,因而家庭取暖也就没有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最后,一个法国考察队宣布他们在幼发拉底河上游挖掘庞大的废墟城市马里时,发现了一座配备着许多烟囱的约有4000年历史的宫殿。从而使上述观点得到改变。诚然,罗马人在发展设计新颖的热气取暖系统时,也大大地改进了烟囱。但目前流行的观点仍认为,“烟囱”这一慨念是1200 多年前由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犹太商人从东方引入西欧的。目前,中国最高的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为210米。最高的多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是秦岭电厂212米高的四筒式烟囱。现在世界上已建成的高度超过 300米的烟囱达数十座,例如米切尔电站的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高达368米。
已有技术的大型烟囱的高度一般在120米时,其出烟口的直径多为2.5米,其烟囱出烟口的横截面积约为49084平方厘米,这样的烟囱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个问题:烟囱的拔烟作用是通过烟囱开口处的空气流动形成的,但是空气的水平方向运动具有拔烟的作用,但是当空气进行上下的垂直流动时,特别是冬季空气向下运动时,会对烟囱内的气流形成一个很大的向下的压力,这个力的存在使得烟囱的排烟难度提高,为了克服这个力的作用,往往需要配置很大的风机,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囱的改进结构,使得在各种条件下,空气的任何流动都成为烟囱的动力,达到降低排烟功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烟囱的改进结构,包括烟囱本体,烟囱本体具有锥度,其顶部开口,在烟囱本体的顶部安装有封闭盖,在烟囱本体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水平管,在水平管的末端连接有排烟管,排烟管的两端开口,其内部空腔通过水平管与烟囱本体的内部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的烟囱做出的改进,其主体为烟囱本体,烟囱本体具有一定的锥度,内部空腔作为烟气的流道,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是将烟囱本体的顶部开口安装封闭盖,使得封闭盖将烟囱本体的开口端封闭形成密闭空腔,然后在烟囱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多个水平管,水平管的位置靠近封闭盖,水平管的末端连接一个排烟管,排烟管与水平管垂直,排烟管呈圆筒状,其两端开口,排烟管的内部空腔通过水平管的空腔与烟囱本体的内部空腔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当排烟管附近的空气流动方向为水平方向,竖直的排烟口消除了大气对排烟口的向下作用力,流动过程中产生负压,该负压将排烟管内的空气拉拔,起到抽风机的作用,当排烟管附近的空气流动方向是从下往上或者是从上往下时,气流经过排烟管形成负压,负压将水平管内的烟气吸走,起到抽风机对烟气的引导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当空气的流动为垂直方向时需要依靠鼓风机提供动力将烟气排除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烟囱结构可以将任意方向的气流运动转换成对烟气的引导作用力,在任何一种气流流动方向的情况下,都可以减少鼓风机的使用,从而达到降低排烟功耗的目的。
所述的封闭盖包括内壳体、外壳体、以及填充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保温层。为了提高烟气的扩散能力,本实用新型采用保温结构的封闭盖,可以保持烟气的温度,使其高于外界的空气温度,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热空气膨胀会形成负压,更加利于烟气的排出。
所述的外壳体与内壳体均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制成。为了提高封闭盖的使用寿命,可以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制成外壳体,可以适应高空的酸雨环境,达到防腐的目的。
所述排烟管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水平管的直径。为了加快烟气的流动速度,采用从烟囱本体内部的流道直径逐渐缩小的方式,目的在于增大压强,水平管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排烟管直径的方式,可以形成压强差,提高排出的气体流速,进一步形成负压,利于烟气的引导拔出。
所述排烟管的长度与水平管的直径的比值为2.5~3。经过申请人长期的研究发现,当排烟管的长度是水平管直径的2.5~3倍时,烟气形成的气流较为稳定,流速的增加量、以及产生的负压量也比较合理,适宜广泛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鸣,未经倪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2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程控密码锁
- 下一篇:一种儿童输液定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