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编织袋折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0911.X | 申请日: | 2013-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2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如;岳川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隆经纬(郑州)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5/22 | 分类号: | B65H45/2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45004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编织袋 折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编织袋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被干燥搅拌机处理后的PP、PE或者再生料被拉丝机拉成一条一条的拉丝,拉丝经圆织机编织成圆筒形编织袋,而后被收卷机收卷成编织袋筒片,再经过剪裁机剪裁,缝包机缝边,及后期的印刷、检验、打捆、包装等工序,就成了市售的编织袋。当然编织袋的生产工序往往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关调整。
其中生产普通编织袋时,对圆织机生产的编织袋料筒片直接进行裁缝即可。但是对于立体编织袋而言,需要对编织袋筒片的两边进行内凹折叠,使编织袋筒片两边成为四层,再进行剪裁并缝合等后处理。立体编织袋就像常见的纸质档案袋一般,左后两侧有折痕,立体感强。
现有的立体编织袋折边机的折叠装置,主要由两条竖直布置的压条组成,两边压条从上到下的间隙由宽变窄,编织袋筒片在两条压条间从上到下输送时,受到两边压条的挤压,且随着压条间隙的变窄,编织袋筒片被折得凹痕越来越深。但是这种折叠装置运行速度较慢,且很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减少故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织袋筒片顺畅通过的立体编织袋折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编织袋折叠装置,它包括芯体;芯体是两层矩形框支撑固定为两侧为楔形缝的框架;两层矩形框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转动辊,芯体的两条楔形缝内对称设有转轮。芯体的两层矩形框上下两侧与转动辊对应的部位设置支撑辊。转轮左侧较宽的楔形缝内对称设置预压轮,预压轮的厚度大于转轮。两层矩形框左端之间,在前后两段设置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立体编织袋折叠装置在工作时,芯体上下左右浮动在转轮和转动辊之间,使得编织袋筒片的折叠更加顺畅,运行快速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编织袋折叠装置,它包括芯体;芯体是两层矩形框1支撑固定为两侧为楔形缝的框架;两层矩形框1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转动辊2,转动棍2对通过的编织袋上下限位;芯体的两条楔形缝内对称设有转轮3,转轮3对通过的编织袋前后两侧限位。
芯体的两层矩形框1上下两侧与转动辊2对应的部位设置支撑辊5。工作时,支撑辊5和转动辊2均转动夹持编织袋,使编织袋从左向右移动。
另外,转轮3左侧较宽的楔形缝内对称设置预压轮4,预压轮4的厚度大于转轮3。经过预压后的编织袋,更有利于转轮3的进一步深压,形成前后两侧的凹陷折叠。
此外,两层矩形框1左端之间,在前后两段设置导向轮6。导向轮6转动导向编织袋筒片,避免编织袋筒片被两层矩形框1的边侧撕裂。
装置在使用时,编织袋筒片从芯体的两层矩形框1上套入,经导向轮6转动辅助传输后,受支撑辊5与转动辊2的转动夹持向右输送;输送过程中,前后两个预压轮4对称施力,对编织袋筒片前后两侧进行预压使其前后两侧呈现凹折;随后转轮3沿凹折进行对称深压,这样编织袋筒片的前后两侧被折叠成四层;接着编织袋筒片继续沿右侧楔形缝越来越窄的芯体输送,并从芯体右端输出,进行后期的收卷、剪裁、缝边、印刷、打捆、包装等工序,成为立体编织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隆经纬(郑州)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泰隆经纬(郑州)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0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羽绒袋装载车
- 下一篇:新型二级减速钢筋切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