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过程成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7983.9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6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璞;孙旭光;张孝勇;刘彦鹏;谭袖;贾嘉;王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2 | 分类号: | E02D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过程 成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成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过程成像仪。
背景技术
过程成像仪,是一种利用过程层析成象技术对空间物质分布进行测量的仪器,由于其非干扰的测量方式,而广泛应用于化工、动力、冶金、食品和地质勘探等领域中;现有技术中的过程成像仪在道路基建中的岩溶现象和地基成分鉴定的应用,通常采用钻孔的方式,直接取出地层样本,或者在相邻的孔内分别设置有放射源和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值的变化,使用计算机反推模拟钻孔间的岩层变化,然而这些方式存在取样复杂,或者难以深入地层内部进行扫描,难以获得岩石全息的结构信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样简单,可以有效深入岩层内部,并获得岩石全息图的新型过程成像仪。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过程成像仪,包括一根放射源探管、至少一根传感器探管和控制机构;
所述放射源探管和传感器探管均包括探管外管、滑杆组、底座组和容置盒,所述探管外管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探管外管的底部设置有滑杆座,所述滑杆组同轴固定在所述探管外管的内部、并且底端固定在所述滑杆座上;所述滑杆组包括相互套装并固定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上沿轴向设置有至少一条滑槽,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与所述滑槽相应的位置设置有齿牙;所述底座组包括底座、旋转座、旋转电机和爬升电机,所述底座套接在所述滑杆上并相对滑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爬升电机,所述爬升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爬升齿轮,所述爬升齿轮与所述齿牙相啮合,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电机控制所述旋转座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所述容置盒固定在所述旋转底座上;
所述放射源探管和传感器探管的容置盒内分别设置有放射源和高清晰度传感器,所述底座组上设置有第一无线接收器,所述探管外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无线接收器,所述旋转电机、爬升电机、放射源和高清晰度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接收器和第二无线接收器与所述控制机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滑杆组的端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槽和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组的底部外侧位于所述滑杆座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的底部设置有倒锥形的钻头。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探管外管为工程塑料探管。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在地面的不同位置钻孔,将放射源探管插入至较为中心的钻孔内,将传感器探管插入至其它位置的钻孔内,通常情况下可设置一个放射源探管以及四个或八个传感器探管,控制放射源探管内的放射源固定在某一深度,然后控制传感器探管内的高清晰度传感器旋转对准放射源方位,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完成一次扫描过程,然后调节放射源的深度,完成二次扫描过程;根据不同放射源深度情况下的扫描结果,计算机三维模拟出道路地基的岩溶状况,模拟的结果较为准确,能够反映出熔岩洞的大小、形状和深度;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有助于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