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河和库区重型汽车滚装船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17142.8 | 申请日: | 2013-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姚智衡;姚波;王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B63B3/48;B63B25/00;B65G69/28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姜荣华 |
| 地址: | 4431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河 库区 重型汽车 装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河船舶,特别是一种适于内河(支流)、库区内河重型车辆、旅客混合运输的内河和支流及水库滚装船。
背景技术
现有内河库区只有单一的汽车渡船,客船、旅游船也只是单一装载旅客,现有载货汽车滚装船最大设计单轴负荷均在14吨以下,三轴车单车总重量在45吨以下。国内内河和支流及库区还缺少一种最大设计单轴负荷在14吨以上,三轴车单车总重量在45吨以上的重型汽车与旅客(含司乘人员)乘坐的滚装船,不能满足现有内河支流和人工水库重型汽车和旅客运输的要求,特别是很多水电工程建坝以后形成了库区黄金水道,这些库区大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外运,非常需要通过新形成的优良水道采用滚装船运输形式推进内河和支流及库区向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的水运形式发展,而矿区运输由于多数矿产资源的比重较大,运输车辆多为重型车,滚装船又需要能载运重型滚装车辆,为保障滚装船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载重量及稳性裕度,提高安全性能,因此,开发内河和支流及库区重型滚装船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90米以下适用于内河(支流)、库区重型汽车滚装船,最大设计单轴负荷在14吨以上,三轴车单车总重量在45吨以上,可以将重型滚装车辆和旅客混合运输的滚装船,其滚装船的结构强度及稳性能满足载运重型滚装车辆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河和水库重型滚装船,包括船体和多层甲板,船体首部水下型线为大于0.75的大方形系数U型首、尾部设有双球尾,首部与尾部通过流线曲面过渡;
多层甲板包括主甲板、上甲板,主甲板为载车甲板,上甲板设在主甲板上,主甲板与上甲板之间的空间采用全纵通型,主甲板通过过渡侧壁支撑的大跨梁结构支撑上甲板,主甲板一端设有跳板,上甲板上设有客舱和驾驶室;
载车甲板的结构强度能载单轴负荷大于14吨,三轴车单车总重量大于45吨。
进一步讲,双球尾之间为纵流型。
进一步讲,上甲板上设有顶篷甲板。
进一步讲,船体总长为40—90米,型宽10-20米,型深2.4-4.2米,设计吃水深度1.6-3.8米。
进一步讲,过渡侧壁为矩形组合体。
还可以,船体为双底、双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河和支流及库区重型滚装船,通过采用能承载重负荷的主甲板和跳板,并在主甲板以上设置客舱甲板,从而实现了适合于内河和支流及库区运输重型滚装车辆和旅客的滚装船,采用大于0.75的大方形系数船体型线和双尾、双螺旋桨、双舵的设计供本实用新型在内河和支流及库区航行,便于操作且大于0.75的大于0.75的大方形系数船体型线有利于载重量、船舶稳性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有较大裕度,从而保证安全。
大多水电工程形成的支流水库均处于高山峡谷河段,成库后河道吃水可达到几十米且两岸多为峭壁,一旦船舶触礁破舱很难采用抵破靠岸的办法避险,为了提高安全性,船体采用双底、双舷结构形式,破舱稳性又满足一舱不沉。
本实用新型填补了我国内河和支流及库区无重型滚装船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甲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渡侧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断面视图。
图6为图4的B-B断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中,一种内河和水库重型滚装船,包括船体和多层甲板,船体首部水下型线为大于0.75的大方形系数U型首1,尾部设有双球尾2,双球尾2之间为纵流型,首部与尾部通过流线曲面过渡;
船体内设有两层底舱,即上层底舱和下层底舱,所述船体采用双舷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宜昌新高湖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