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蒸发制盐加热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4410.0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炼;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04 | 分类号: | C01D3/04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温黎娟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蒸发 制盐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蒸发制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盐加热室。
背景技术
在真空蒸发制盐技术领域,目前使用的加热室一般为管壳式换热器,它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壳体1、管箱、传热管束2、管板、管束支撑装置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壳体内安装有若干管束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一方面对管束起到支撑作用,一方面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提高壳程流体的传热分系数。管板用于固定管束,同时管板与管束起到隔离冷热流体的作用,把换热器分为管程和壳程。壳体与管箱用法兰连接。
但是该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如图1所示,管束支撑装置为弓形折流板3,壳程流体垂直流过管束,因此造成流程阻力大;存在流动死区和漏流,降低传热效果;易震动,由于折流板是板材钻孔加工制造,厚度较薄,振动易剪切传热管,造成传热管损坏;(2)如图1所示,管板为固定式管板,且延长部分兼作法兰,管板的厚度很厚,制造费用很高,管板延长部分兼作法兰刚性较差;(3)法兰密封面为平面,密封效果差,特别是设备大型化,连接可靠性降低,容易发生泄漏;(4)如图1所示,法兰连接螺栓16与不凝气排放管11和冷凝水排放管12有干涉,不凝气排放管和冷凝水排放管不能抵近上下管板安装,因此造成排气和排液排放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蒸发制盐加热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真空蒸发制盐加热室,包括壳体、管箱、管板、传热管束和管束支撑装置,传热管束穿过管束支撑装置置于壳体内部,传热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板固定在壳体两端,管箱与管板法兰连接,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不凝气排放管和冷凝水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束支撑装置为折流圈笼,折流圈笼包括折流杆、折流环和拉杆,数根折流杆固定在折流环上,折流环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拉杆上;所述管板一侧连接壳体,一侧连接延长管,延长管上固定法兰;所述的法兰连接为凹凸面且带颈的法兰配对连接;所述不凝气排放管和冷凝水排放管紧贴管板安装。
优选的是,所述折流杆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长方形;所述拉杆上相邻的两个折流环上的折流杆方向互相垂直,即如果前一个折流圈的折流杆是垂直布置的,则后一个折流圈的折流杆就为水平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用折流圈笼做管束支撑装置后,换热管束被折流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固定,大大增加了管束的抗振性,消除了管子与管板连接的疲劳破坏,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使壳程流体为纵向流,消除了因流体反复横向流过管束而产生的诱导振动;壳程流动阻力小,流速增加,紊流程度增大,壳程侧模传热系数增大,因而强化了传热;消除了传热死区,增加了传热面,传热效率高;因折流杆与管子的支撑为线接触,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传热面积;改善了壳程介质的流动状态,使其沿列管束延伸方向流动,换热管内外介质相互逆流,提高了传热性能。
(2)用不兼作法兰的管板后,改善了管板受力,管板厚度减小,节约费用。
(3)用不兼作法兰的管板后,管板连接延长管,延长管再与管箱法兰连接,不凝气排放管和冷凝水排放管能紧贴上下管板安装,不凝气和冷凝水排放彻底,且管口方位不受限,适应性强。
(4)管箱与壳体用密封面为更可靠的凹凸面且带颈的法兰配对连接,法兰处于同一工况的管程侧,改善了受力,提升了法兰强度和刚性,增强了连接密封性,有效防止泄漏。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改进后,将管束支撑装置改为折流圈笼结构,增加了管束的抗振性,壳程流动阻力小,强化了传热,传热效率高,将管板连接延长管,不再使用兼做法兰的管板,管板厚度减小,排气和排液排放彻底,法兰密封可靠,改进后的纵流式真空蒸发制盐加热室,密封性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弓形折流板加热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蒸发制盐加热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折流圈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壳体;2、传热管束;3、弓形折流板;4、折流圈笼;5、上管板;6、下管板;7、上管箱;8、下管箱;9、法兰;10、延长管;11、不凝气排放管;12、冷凝水排放管;13、折流杆;14、折流环;15、拉杆;16、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自贡市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4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