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3214.1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9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任振俶;姜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一次性 使用 切口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腔镜手术辅助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无论是器官手术,还是关节置换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等手术都须要使用到一些辅助的器械,如拉钩、腔镜、剪刀、剥离钳等。这些设备的使用,都容易损伤肌肉、血管等组织,加大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
已有的切口保护套,例如开创保护器、切口牵开器等,被应用于对切口的保护和对切口的牵开,但是,现在的开创保护器一般只包括保护套管、内卡环和外卡环三部分,因此,在手术结束时,操作者(医生)通过将食指伸进开创保护器,扣紧内卡环的一部分往外拉,从而将开创保护器取出。以这种方式来取出开创保护器很困难,尤其是对于1.5cm以下切口的开创保护器的取出更是困难,而且,操作者(医生)在取出开创保护器时极易损伤切口组织,使得切口感染的机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它能有效从小切口取出,减少对切口组织的损伤,方便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包括内卡环、外卡环和设置在所述内卡环和所述外卡环之间的保护套管,所述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还包括固定到其内表面的拉带,所述拉带为软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条带,或者所述拉带为软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丝或线或绳。
优选的,所述拉带的数量为1条或者2条,当所述拉带为2条时,所述拉带被对称地固定于所述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拉带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内卡环上,所述拉带的另一端被固定在所述外卡环上。
优选的,所述拉带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到所述保护套管的两端上。
优选的,所述拉带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一次性切口保护套的高度,所述拉带的宽度小于所 述保护套管的直径。
更优选的,所述拉带的横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或多边形。
更优选的,所述拉带的表面光滑、无毛刺,并且所述拉带的拉伸强度大于20N。
更优选的,所述拉带以焊接或胶粘的方式被固定。
最优选的,所述焊接工艺包括热焊接、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不仅能将切口牵开扩大,保护切口,而且在手术结束后能够方便取出,同时不会因为操作者伸进食指拉动切口保护套的内卡环,而对皮下组织和切口组织造成损伤。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适用于很小的切口(切口小于1.5cm),能够对小切口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为单拉带结构,所述拉带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到所述内卡环和外卡环上。
图2a和2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拉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拉带的主视图,图2b为拉带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为单拉带结构,所述拉带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到所述保护套管的两端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为双拉带结构,所述拉带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到所述内卡环和外卡环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为双拉带结构,所述拉带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到所述保护套管的两端上。
图中标记:1.内卡环;2.保护套管;3.外卡环;4.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包括内卡环1、外卡环3和设置在所述内卡环1和所述外卡环3之间的保护套管2,所述一次性使用切口保护套还包括固定到其内表面的拉带4,所述拉带4的一端通过焊接(例如热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被固定到所述内卡环1上,所述拉带的另一端被焊接到所述外卡环3上。除了焊接外,所述拉带4还可以通过胶粘的方法被固定到所述内卡环1或所述外卡环3上。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3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式自锁托槽
- 下一篇:紫苏叶-甜柿复合发酵醋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