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3195.2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3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贺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1545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混凝反应池。由于混凝反应池深度较深,混凝反应搅拌机的搅拌轴深度接近于池底,轴的长度较长,容易变形导致搅拌机损坏,维修难度大,不利于废水处理。
因此,有必要对污水的混凝结构进行改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反应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的侧边向外水平延伸设有排出口;所述的罐体上方设有竖直设立的污水下排管;所述污水下排管上段设有横向插入的药液管,药液管的外端连接有药液漏斗。
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的排出口为圆形孔,圆形孔的下半边设有挡板。
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污水下排管下端离罐体底部的距离为0.1-0.2m。
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的污水下排管上方连接有开口向下的U形管,U形管一端与污水下排管连接,另一端与污水提升泵的出口连接;U形管的中段设有开口向上的排气吸气管。
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的药液管插入污水下排管内且向下延伸有导流部。
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的药液漏斗上方设有药液出液管,药液出液管设于加药罐的下侧边,所述加药罐的上方设有搅拌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生产污水提升泵出口水的冲击力、回压力、自身产生的气在混凝反应器的罐体内使废水(即污水)和药剂(即药液)充分混合搅拌,达到良好的混凝效果。可以节省用电、节省了混凝池的建造,并能减少维修费用。本申请人单位的一个混凝反应器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反应池,每月节省用电2640度(节省电费每年约19958元)。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反应器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罐体 100 排出口
101 挡板 20 污水下排管
21 药液管 211 导流部
22 药液漏斗 30 U形管
300 排气吸气管 40 污水提升泵
50 加药罐 51 药液出液管
52 搅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混凝反应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罐体10,罐体10的侧边向外水平延伸设有排出口100;罐体10上方设有竖直设立的污水下排管20;污水下排管20上段设有横向插入的药液管21,药液管21的外端连接有药液漏斗22。药液管21插入污水下排管20内且向下延伸有导流部211。
其中,排出口100为圆形孔,圆形孔的下半边设有挡板101。这样可以提高罐体内的混凝时的容积量。污水下排管20下端离罐体10底部的距离为0.1-0.2m。
污水下排管20上方连接有开口向下的U形管30,U形管30一端与污水下排管20连接,另一端与污水提升泵40的出口连接;U形管30的中段设有开口向上的排气吸气管300,有利于排出污水的空气,当出现负压时还可以吸入空气。
药液漏斗22上方设有药液出液管51,药液出液管51设于加药罐50的下侧边,加药罐50的上方设有搅拌电机52。
上述的各个部件,材料可以采用PP管材,也可以采用其他防腐材料。
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导流部;可以不采用挡板,提高排出口的位置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生产污水提升泵出口水的冲击力、回压力、自身产生的气在混凝反应器的罐体内使废水(即污水)和药剂(即药液)充分混合搅拌,达到良好的混凝效果。可以节省用电、节省了混凝池的建造,并能减少维修费用。本申请人单位的一个混凝反应器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反应池,每月节省用电2640度(节省电费每年约19958元)。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3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生物水草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解氧化处理含氰废液的电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