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再生循环气后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1092.2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5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姬玉林;吴振;刘一总;许山;谢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蓝星清洗防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19/02;F28F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再生 循环 气后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炼油厂重整装置中使用的一中新型再生循环气后冷器,属于冷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炼油厂重整装置中的再生循环气后冷器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浮头式换热器,其包括管箱1、壳体2、传热管3、折流板4、浮头管板5、固定管板6、浮头7及分程隔板9。分程隔板9设置在设固定管板6一端的管箱1内。浮头端的管箱法兰11与浮头端壳体法兰21的配合面之间设密封垫片Ⅱ,浮头的盖板部分呈球冠形,沿盖板的一周圈设浮头法兰71,浮头法兰71通过双头螺柱10与设置在浮头管板5外圈的钩圈8连接。浮头管板5的左端周面与浮头法兰71的右端周面通过密封垫密封配合,浮头管板5安装在钩圈8的内环中,其外周面与钩圈8的内环面通过密封垫密封配合。折流板4分布在壳体2内,传热管3穿过折流板4。折流板4的作用是,用来确保壳程内介质的流速,迫使流体介质按规定的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外表面,增强壳程内流体介质的湍流程度。对于该换热器其它部分结构,及各部件的组装关系均属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炼厂重整装置的再生循环气后冷器的换热管基材材质是10号碳钢。在炼厂重整装置运行期间,重整催化剂与原料油分子接触发生各种反应,导致其活性衰退,为恢复其活性,在一定压力下用含有少量氧气的惰性气体缓慢烧去催化剂表面上沉积的焦炭,称之为再生过程。再生过程还需注入一定量的二氯乙烷,使氯化物被催化剂重新吸收,从而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再生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的HCl、CO2、CO等的废气,在再生过程后注入NaOH溶液。进入再生循环气后冷器壳程的再生气物流中主要有NaOH、Cl-、N2、O2。在低温状态下,10号碳钢在NaOH溶液中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酸性气的露点腐蚀。
反应式如下:
Fe+4OH-→FeO22-+2H2O+2e
3FeO22-+4H2O→Fe2O3+6OH-+H2
Fe+2HCl→FeCl2+H2
部分氢原子又渗入钢材内部引起脆化,导致裂纹扩展。即其管程走循环水,温度在40℃左右,壳程走再生气混合物料,温度在55℃左右。
针对上述的腐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依靠金属材料本身来解决,存在防腐时间短,防腐工艺复杂,防腐效果不明显,增加了后冷器的工业使用成本,且后冷器维修和更换频繁,造成使用费用增加,降低生产效率。此外,因为浮头管板与浮头、钩圈密封配合形式过于简单,所以会存在介质泄露问题,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密封结构和防腐结构的新型再生循环气后冷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再生循环气后冷器,包括管箱、壳体、传热管、折流板、浮头管板、固定管板、浮头、钩圈及分程隔板,浮头端的管箱法兰与浮头端壳体法兰的配合面之间设密封垫片,浮头法兰通过双头螺柱与钩圈连接,浮头管板与浮头法兰及钩圈接触配合,所述折流板为圆盘状结构切去一部分,而呈D字型且其残缺部分的径向长度为壳体内径的五分之一,相邻两折流板之间的间距为0.5倍壳体内径。
对折流板结构及间距的设置能够增强壳程内流体介质的流速,同时确保流体介质具有一合适的湍流程度,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在所述浮头法兰与浮头管板配合的端面上设有环状的梯形槽,在梯形槽内设密封环A,相对应的浮头管板的端面上设梯形凸台;在浮头管板的外周面上设环状的梯形槽,在梯形槽内设密封环B,在钩圈的内周面上设与浮头管板的梯形槽配合的凸台。
进一步,在管程表面涂置LX-03防腐涂层或LX-06防腐涂层或LX-05防腐涂层;在壳程表面镀有Ni-P合金镀层,且所述Ni-P合金镀层的镀层厚度为25至75μm。
进一步,在管程表面涂置LX-03防腐涂层,所述LX-03防腐涂层包括两层底漆涂层和四层面漆涂层,且该防腐涂层的涂层总厚度为150-250μm。
进一步,在管程表面涂置LX-06防腐涂层,所述LX-06防腐涂层包括两层底漆涂层和三层面漆涂层,且该防腐涂层的涂层总厚度不小于1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星清洗防腐公司,未经山东蓝星清洗防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1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管式波纹板束
- 下一篇:用于矿热炉下料管的下料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