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溶气罐自动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0149.7 | 申请日: | 2013-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祥利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157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气罐 自动 排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系统气浮分离设备领域,为一种水溶气罐自动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中小型水处理系统气浮分离设备中,水溶气罐为一种释放水溶气将原水中经过混凝后产生的素体向上分离的设备,其通过气、水结合形成水溶气释放入原水中,加入药物后使药物与杂质混凝后所产生素体通过水溶气中微细上浮的气泡带动上浮于水面,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然而,传统的水溶气罐无法使水溶气中的气水结合比例达到最佳程度,导致水溶气罐中剩余大量多余的气体,这些气体在水溶气释放的同时便会一同释放,在原水中产生大气泡,使水翻滚,且产生轰鸣声,这样便会在原水中形成搅拌作用,使杂质与药物混凝后所产生的素体无法稳定上浮,同时大气泡在水中翻滚会使素体破碎,杂质重新融入水中,不仅达不到分离净化的效果,反而会加深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水溶气罐自动排气系统,使水溶气中的气水比例稳定,无大气泡,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溶气罐自动排气系统,主要包括金属管、管状浮球,所述金属管为一空心管状金属,其一端设有堵头,金属管内部固定一带排气孔的隔层,所述管状浮球活动于金属管内部的隔层下方,管状浮球两端均设有密封堵头,管状浮球上端部的密封堵头设有一橡胶顶柱。
所述隔层上方还设有端部呈锥形的活动闭气阀。
所述橡胶顶柱面积略大于隔层排气孔的面积。
所述活动闭气阀的锥形端部与隔层排气孔上方的倒锥形相契合。
所述隔层下方的金属管壁设有若干对称排列的进水通孔。
所述堵头为凸台型,其塞入金属管端部后,在金属管端部形成一与金属管呈直角的延伸边,且堵头中间设有排气孔。
所述金属管与管状浮球作为核心部件由水溶气罐的排气口插入,水溶气罐上端的排气口内壁上的槽与堵头塞入金属管后所形成的延伸边重叠。
所述水溶气罐中还包括可调进气口、水溶气出口以及排水口,所述可调进气口位于水溶气罐外壁,水溶气出口及排水口均位于水溶气罐下端壁。
所述水溶气罐通过进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可调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水泵的导水管连接。
所述水溶气出口处设有减压释放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水溶气罐中的气压和水浮力相抵消后的作用力使管状浮球下沉或上浮,使多余气体可以自动排出,从而达到气水平衡,水溶气罐所排出的水溶气为最佳比例,无多余气体释放,无大气泡,所释放的水溶气流速均匀,可最大程度带动素体上浮,从而分离原水中的素体,达到最佳分离效果;同时由于气体与液体比例稳定,水溶气进入原水中不造成翻滚,水面较为稳定,不产生轰鸣声,无噪音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排气系统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溶气罐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排气系统与溶气罐之组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附图,主要由金属管1、管状浮球2、水溶气罐3、水泵4、可调进气口5、水溶气出口6、排水口7、隔层11、堵头12、进水通孔13、活动闭气阀14、密封堵头21、橡胶顶柱211、排气口31、槽311、进水管41、进气管51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祥利,未经林祥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0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