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8370.9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权岱;宋义雄;肖继明;李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底座。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轴承实验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观测高速轴承内部运动的实验中,实验者经常需要在一种透明,密封,安全的环境进行试验。目前的情况是,在大多数实验中,轴承漏水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在高速转动中台面会发生震动,安全无法保证,传统透光性强的材料如石英材料等脆性高,易破碎,在高速轴承实验中极不安全;全封闭结构中,虽然有效遏制漏水现象,保护实验者,却额外增加光的折射,对实验产生极大干扰,尤其在精密光学实验中尤其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底座,解决了现有在实验中轴承漏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圈,底座本体由底座I和底座II组成,底座I和底座II内侧分别设有轴瓦,底座I上端设有进水口,下端设有出水口,底座II外侧设有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底座I和底座II通过胶粘合。
轴瓦分别与底座I和底座II间隙配合,轴瓦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边缘密封圈。
进水口设置在底座本体上端密封圈的下面,出水口设置在底座本体下端密封圈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轴承底座,通过将底座I和底座II与轴瓦间隙配合,不仅有利于观察,也能达到有效的密封效果;通过在底座II外侧设有观察窗口,便于光学仪器对轴承内部观察,有效避免光学折射引起的误差;环绕式的结构,即使发生轴与脆性轴瓦发生摩擦,甚至发生脆性材料破碎飞溅,也能有效保护实验者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轴承底座,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有效解决漏水,台面震动,剪切力过大等问题,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实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瓦,2.轴承边缘密封圈,3.底座I,4.底座II,5.密封圈,6.观察窗口,7.进水口,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底座,参见图1,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圈5,底座本体由底座I3和底座II4组成,底座I3和底座II4内侧分别设有轴瓦1,底座I3上端设有进水口7,下端设有出水口8,底座II4外侧设有观察窗口6。
底座I3和底座II4通过胶粘合,有效抵消由于轴高速转动产生的剪切力而引起的台面震动。
轴瓦1分别与底座I3和底座II4间隙配合,轴瓦1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边缘密封圈2,有效的将水密封在规定区域内。
进水口7设置在底座本体上端密封圈5的下面,出水口8设置在底座本体下端密封圈5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将轴瓦1两端套入轴承边缘密封圈2,然后分别放入底座13和底座II4内,再将底座13和底座II4的接触面用无影胶粘合,然后再在两端加上密封圈5,通过底端定位螺孔,即可。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轴承底座,通过将底座I3和底座II4与轴瓦1间隙配合,不仅有利于观察,也能达到有效的密封效果;通过在底座II4外侧设有观察窗口6,便于光学仪器对轴承内部观察,有效避免光学折射引起的误差;环绕式的结构,即使发生轴与脆性轴瓦发生摩擦,甚至发生脆性材料破碎飞溅,也能有效保护实验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轴承底座,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有效解决漏水,台面震动,剪切力过大等问题,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实验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8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结构的偏心轴座
- 下一篇:锁紧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