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码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6410.6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4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何修伟;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码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码头,属于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快速、广泛发展,各种大中小型水库遍布江河。无论是兴利灌溉,还是防洪发电,水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库完成预定功能的同时,我们还应不断开发其他使用功能。一般的水库库区延伸至上游很长的江河流域。在水库建好后可利用库区良好的条件发展养殖、旅游、航运等附加产业,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满足并方便周围及上游民众的生活。因此,水库码头必不可少。
当前,我国有许多成功使用的各型水库码头,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但由于自然条件的不确定因素,水库的蓄水位在一年内是随着雨旱季变化的。旱季到来,上游来水量减少,下游发电、灌溉、通航、生态用水等使水库水位下降。雨季到来,来水供应增加,水库水位回升。这种交替落差达几米到几十米。在这种水位交替升降的情况下,现有的固定式码头在旱季将不能发挥其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码头,以用于解决旱季不同水位条件下码头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码头,包括码头陆基工作平台1、电动升降设备2、码头承台3、减震垫4、钢轨道5、制动控制器6、水位传感器7、锚固挡墩8、库底地基线9、PLC10、人行梯11,所述制动控制器6由导轮槽12、导轮13、制动销14、制动卡槽15组成;其中码头陆基工作平台1设在库岸宽敞区域,电动升降设备2位于人行梯11的上边缘与陆基工作平台1交接处,码头承台3位于钢轨道5上,减震垫4位于码头承台3的临水面,岸坡基础处理后分左中右布置钢轨道5,制动控制器6位于中间一根钢轨道5上,水位传感器7沿钢轨道5布置,锚固挡墩8位于水位传感器链的末端,沿库岸基础在钢轨道5之间布置人行梯11,导轮槽12位于码头承台3的临基础面通过导轮13实现升降,制动销14位于导轮槽12上,制动卡槽15位于钢轨道5上,PLC10分别与电动升降设备2、制动控制器6、水位传感器7连接。
所述电动升降设备2为卷扬机,其通过钢绞线与码头承台3链接。
所述码头承台3为三角形断面桁架式空箱码头承台。
所述水位传感器链为多个水位传感器7组成。
使用时,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设置水位传感器链(如间隔设置10个水位传感器7),水位传感器7收集到水位信息,传回PLC10,再控制电动升降设备2和制动控制器6工作,实现码头承台3的自动升降与定位:水位传感器7将收集到的水位磁信号传给传感器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将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回PLC10,PLC10控制电动升降设备2升降使码头承台3升降的适合水位的位置,同时PLC10控制制动控制器6,制动控制器6控制制动销14的工作,使码头定位。
当水库水位变动差达到水位传感器7间距时,水位传感器7自动捕捉水位信息。通过PLC10把信号传给制动控制器6和电动升降设备2,码头解除制动,并升降到控制位置(指码头承台3适合相应水位能正常工作的位置),再制动后达到稳定。当水位变动到下一个传感器位置时实现第二次定位。当水位下降到锚固挡墩8即传感器链末端时整个系统保持既定工作状态,码头由锚固挡墩8辅助固定;水位回升时恢复工作。
其中,码头承台3根据库岸坡度设计成三角形断面形式,为减轻码头自重,采用空箱式桁架结构码头;码头承台3临基础面设置导轮槽12,并通过导轮13实现在钢轨道5上的升降:升降由电动升降设备2(卷扬机,通过钢绞线与码头承台3链接)完成;导轮槽12上设置能自动控制的制动销14,码头承台3完成定位时制动销14与钢轨道5上的制动卡槽15结合,实现制动。码头临水面设置减震垫4,供船只停靠。沿库岸基础在钢轨道5之间布置人行梯11供行人通过上下船,其坡度由岸坡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码头的升降,满足了不同水位条件下码头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动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PLC及各设备连接控制框图;
图中各标号:1为码头陆基工作平台、2为电动升降设备、3为码头承台、4为减震垫、5为钢轨道、6为制动控制器、7为水位传感器、8为锚固挡墩、9为库底地基线、10为PLC、11为人行梯、12为导轮槽、13为导轮、14为制动销、15为制动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64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