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中水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5944.7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成;高永忠;章太永;邱小丽;张志雄;陈丹丹;张俊峰;赵媛;章仁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环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活性污泥 中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中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因而中水首先需要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 其次需要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等, 再次需要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 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目前中出回用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差,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中水回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中水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调节池、毛发收集器、厌氧池、生化曝气池、膜生物反应器、消毒池和中水储存池,生化曝气池与污泥浓缩池连接,膜生物反应器与气源机、反冲洗水泵、污泥浓缩池连接,消毒池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粗格栅池栅条间距30mm。
进一步地,所述细格栅池栅条间距15mm。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曝气池为氧化沟。
进一步地,所述次氯酸钠发生器为电解稀氯化钠溶液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稀氯化钠溶液装置上设有氢气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处理污水能力强,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
(2)本实用新型膜的机械截流作用避免了微生物的流失,提高了体积负荷,降低了污泥负荷;
(3)本实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略去了二沉池,大大减少占地面积。
(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次氯酸钠发生器设置为电解稀氯化钠溶液装置,在装置上设置氢气收集装置,可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中水回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调节池、毛发收集器、厌氧池、生化曝气池、膜生物反应器、消毒池和中水储存池,生化曝气池与污泥浓缩池连接,膜生物反应器与气源机、反冲洗水泵、污泥浓缩池连接,消毒池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污水依次通过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调节池、毛发收集器、厌氧池、生化曝气池、膜生物反应器、消毒池、中水储存池。粗格栅池和细格栅池能够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调节池能够对水量和水质的调节,调节污水pH值、水温,有预曝气作用。毛发收集器用于过滤池水中毛发、纤维等杂物的过滤装置,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的膜造成破坏。厌氧池主要是用于厌氧消化,能够将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低分子易被降解的有机物。生化曝气池中,好氧微生物菌群大量繁殖,在水体及填料上形成微生物菌团和微生物膜,并大量消耗有机污染物。膜生物反应器除能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外,同时能有效分离悬浮物,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及过滤后,最后经消毒池消毒后进入中水储存池,中水即可达标回用。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实现“优势菌种”的培育。所谓“优势菌种”即是以污水源水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质,经过培养、驯化、筛选等过程,最终从污水中筛选出一组(或几组)对该污水具有最好处理效果而又最适应该污水环境的微生物、菌群,我们就把这一组(或几组)微生物、菌群称为“优势菌种”。“优势菌种”投放扩大后即可自身循环繁殖,菌种的补充则通过污泥浓缩仓的过滤液进入生化曝气池来完成。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环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环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5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成通用的升级文件头部数据信息的方法
- 下一篇:新型果树枝条开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