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3215.8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4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华;贾书杰;李海军;柳志翔;董乃仕;李如强;郑小亮;刘银雷;罗志超;朱思捷;陈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2 | 分类号: | E21B37/02;E21B37/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井刮管洗井 一体化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涉及一种油气井完井作业中使用的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
背景技术
刮管和洗井作业是在油气井完井作业常见的两道作业工序,一般都是在刮管作业完成后提出钻具重新下入洗井管柱。刮管和洗井两道工序需要单独分别完成,整套工序耗时较长,工序繁杂。常用的管柱清洗方法分为化学清洁和机械清洁,采用化学清洁对井下管柱内壁常有一定腐蚀作用,易造成油层污染,且成本较高。而传统的机械清洁常使用刮管器对管柱内壁的炮弹皮、铁屑、大水泥块、沙土、石蜡、油污进行刮削清理,刮管器的刮片多为固定结构,由于管柱内不同部位存在不同厚度杂物的情况,故使用此种刮管器经常存在清洁不彻底的情况,容易导致地层被污染、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作业效率。专利号为201220311767.2的非旋转刮管器虽然较好的解决了刮管作业问题,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单位横截面上的刀片较多,使得环空过流面积较低,刮削下的杂物容易在刀片间杜塞,影响清洁效果;2、其只适合于刮管作业,而无法将刮管和洗井作业一次性完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将刮管和洗井作业一次下井即可完成,且维修方便,对管柱内清理彻底,避免堵塞、作业效率高的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包括本体和固定在本体上的刀板,本体上下两端分别为上、下连接头,其中上连接头开设螺孔,下连接头开设外螺纹,在上下连接头之间的本体外壁上分布有沿本体轴向螺旋排布的刀板槽,以及靠近下连接头处沿本体外壁圆周排布的导向块,在刀板槽内镶嵌有刀板,在刀板和刀板槽之间装设有弹簧。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将刮管和洗井作业一次完成。在刮管步骤中的各刀板相互独立,维修方便,刀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可获得沿本体径向方向的势能,随管柱的内径变化而伸缩。单位面积上刀板维持数量少,环空过流面积大,不容易堵塞,在对管柱内清理彻底的同时,保障作业连续进行,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刀板固定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例:1、本体,2、固定螺栓,3,固定块,4、刀板座,5、刀板,6、弹簧,7、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油气井刮管洗井一体化工具包括本体1和固定在本体1上的刀板5,本体1内沿轴向开设通孔,本体1上下两端分别为上、下连接头,其中上连接头开设螺孔,下连接头开设外螺纹。在上下连接头之间的本体1外壁上分布有沿本体1轴向螺旋排布的刀板槽,以及靠近下连接头处沿本体1外壁圆周排布的导向块7,在刀板槽内镶嵌有刀板5。在刀板槽槽口两侧通过固定块3固定有刀板座4,刀板座4具有向内伸出的卡棱。刀板5其外表面是按左螺旋线多头分布的刀条形刀片,刀板5内端两侧设有与刀板座4的卡棱想对应向外延伸的卡棱。在刀板5和刀板槽之间装设有弹簧。
为了保证环空过流面积,在本体1的任意一个圆周的横截面上只安装一个刀板5,刀板5在本体1轴向方向的投影包容360°,重叠率不低于1.1,重叠率计算可根据公式:(N*D)/(π*120)计算,其中N为刀板宽度,D为刀板5数量。例如刀板宽40mm,在本体1上螺旋分布有12个,则重叠率为(40*12)/(π*120)=1.27。
使用时,将上、下连接头与钻杆连接,随着本实用新型的下落,刀板5将管柱内壁上杂物刮落,完成刮管作业。待本体1下落至管柱最下端后,由本体1内通孔输入清洗溶液,清洗后溶液由管柱和本体1之间环形通道涌出,完成洗井作业。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3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稠油井复合增产用系统
- 下一篇:井下作业用封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