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透型生态鱼巢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3019.0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睿;白福青;高礼洪;齐立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透 生态 鱼巢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改善河流水下或水陆交界处的水生动植物生长栖息的通透型生态鱼巢砖,适用于水利、环境、生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流是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它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开发利用河流时出现了严重的挤占河道行洪区域、河道断面形态规则化、河道驳岸硬质化、水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群落衰退等现象。近几十年来,在人们对河流生态系统带来的胁迫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后认为,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应该缓解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对于各种胁迫因素给予补偿,恢复河流原有面貌,于是出现了“生态修复”的概念和相应的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手段把逐渐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到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所利用,又能保持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
天然河流通常具备生境异质性、河流纵向蜿蜒性、断面形态多样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和多样性等形态特征,这也为河流的流态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提供基本条件。因此,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河流,或者说如何恢复现状河流的生态功能,往往可以直观地从护岸形态和水生生物种群等方面得到体现。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可知,河流护岸生态化往往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得以体现:(1)护岸坡面绿化;(2)坡面防护材料多孔化;(3)近岸流态多样化。其中,坡面绿化最容易实现,且应用最广泛,在以往实践中研发了许多新型材料和技术,如绿化混凝土、生态袋、生态石笼、混凝土砌块、固化土种植基等等。这些材料和技术有助于解决河流沿岸的坡面绿化和水土保持问题,然而在驳岸流态多样性的塑造方面效果不明显,也很难满足为水生动物(如鱼、虾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繁衍空间的基本要求。
因此,形成河流尤其城市河流的近岸流态多样性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问题还是业界重大难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驳岸结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透型生态鱼巢砖,以解决边坡稳定问题和河流近岸流态多样性问题,同时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栖息环境和繁衍空间,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透型生态鱼巢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为中空的长方体形,并且其中至少一个面上开设有连通孔。
所述砖体其中一个面作为迎土面,该迎土面上均匀开设一组透水孔。
所述透水孔的孔口均向河床一侧下倾。
所述砖体顶面开设有防滑槽,底面一体制有与所述防滑槽相匹配的防滑凸榫。
所述防滑槽和防滑凸榫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
所述砖体上与迎土面垂直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各开有一个锚杆孔,两锚杆孔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垂直于所述侧面布置。
所述砖体内部中空部分为长方体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砖体为中空的长方体形,并且其中至少一个面上开设有连通孔,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鱼巢砖以多层多段多排的方式拼接布置,以扩大鱼巢砖内部空腔空间,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连贯沟通的空腔通道,使鱼类、虾类或蛙类等具有较大的多层空间;同时单块、两块、四块砖体的多段结构段设计,亦可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的要求,能够为它们提供较为独立的生活空间;此外,该布置结构能够实现近岸水体流态的多样性,由此形成较多的小漩涡,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更多的氧气,也有利于近岸水下水生植物的生长。2、拼接布置时,上下层砖体间采用防滑槽与防滑凸榫结构连接,左右侧砖体之间采用锚杆锚孔结构连接,只需在岸上空旷场地先预制好砖体,工程现场安装方便简单,普通施工人员就能够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还可以进行水下安装施工,节省建拆围堰的费用,另外该结构更加有利于岸坡结构及鱼巢砖结构的整体稳定性。3、鱼巢砖迎土面设置多个下斜式透水孔,能够进行水体及有机物的交换,弥补了传统混凝土结构隔断河流中水体与岸坡土体生态交流的缺点,同时孔口向河床下斜能够避免孔口淤积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五面开孔的结构图(余下一面为迎土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六面开孔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四面开孔的结构图(顶面封闭,余下一面为迎土面)。
图4是本实用新型五面开孔的结构图(顶面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30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桩连接结构及桩
- 下一篇:一种能够快速装配的防洪堤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