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式雾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837.9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雾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改良式雾化器。
背景技术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术后防止肺部并发症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因此涉及医用雾化器。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现有的雾化器构造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雾化治疗的需求,如无双侧弹力雾化固定带、无肠内营养管道容纳口,雾化器出口和氧气连接管之间靠水平摩擦力连接,使得每次雾化时都需要搬动患者头部和重新固定头部引流管道,雾化时肠内营养管道压迫患者颊部,雾化器出口和氧气连接管道之间易脱落,一方面极大的耗费了护理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颊部压疮发生率和意外拔管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改良式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改良式雾化器,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雾化面罩上设置容纳口,容纳口尾端是活瓣,雾化面罩上有雾化带,雾化面罩上出口与接口连接。
所述雾化带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雾化带起始部连接控制夹。
所述雾化面罩上左、右各设置一个容纳口。
所述雾化带在雾化面罩上中部。
所述出口在雾化面罩上下部。
所述出口和接口采用螺纹式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将传统的雾化器单根弹力雾化带改造成双侧弹力雾化带,通过弹簧式松紧控制夹调试到患者所需要的长度;雾化器鼻翼上方双侧设置管道容纳口和锯齿状活瓣,方便患者雾化时容纳肠内营养管道;雾化器出口与氧气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式连接,以利于固定紧密,特别适用于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达对应部件如下:
容纳口1、活瓣2、控制夹3、雾化带4、出口5、接口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雾化面罩上左、右各一个容纳口1,其尾部是活瓣2,呈锯齿形,雾化面罩的中部是雾化带4,左、右各一个,雾化带4的起始部连接控制夹3,雾化面罩的下部是出口5与接口6采取螺纹式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简单说明:
患者先戴上雾化面罩,根据患者颊部至耳廓的距离,可通过控制夹3和雾化面罩中部左、右两侧的雾化带4来调节所需要的长度并固定于耳廓后,雾化时不需要搬动患者头部;容纳口1用于容纳胃管、鼻肠管等肠内营养管道,当患者没有肠内营养管道时,雾化时可以通过管道容纳口1进行呼气;当容纳口1内有肠内营养管道时,雾化时,患者呼气、吸气时,活瓣2开、闭,能够让患者正常呼吸;容纳口1与活瓣2相通;出口5和接口6之间采用螺纹式连接可连接紧密,防止管道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