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舱口防护防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2123.8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1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练鹏飞;莫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9/28 | 分类号: | B63B19/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口 防护 防雨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舱口防护工装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舱口防护防雨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上的舱口多为开敞式舱口,由于舱室高度普遍有4-5米以上,为了防止人员失足跌入,均会在舱口上安装防护工装。如图3所示,现有的舱口防护工装多见为简单的用圆钢制成倒L型安装于舱口,仅通过一条挂于倒L拐口的细铁链开合使人员进出舱口4并防护人员失足掉入。倒L型防护工装过于简单,防护开口间距很大,空档面积普遍达到3500平方毫米,防护不够严密,且在日常使用中,工作人员打开防护铁链后不能自觉恢复,导致入口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存在较大的高坠隐患,防护不到位,没有任何防雨措施更是容易使雨水进入舱室,造成不便,需费时费力清理污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更好防止人员失足坠入舱室并防止雨水灌入舱室的舱口防护防雨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舱口防护防雨工装,包括棚骨架、顶盖和紧固件,所述棚骨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舱口围板固定连接,所述棚骨架顶端设有所述顶盖;
所述顶盖为人字形,顶盖边缘向内侧折边;
所述棚骨架包括立杆和连接杆,所述棚骨架是由四根立杆及立杆之间的连接杆围成的U型体;
所述舱口防护防雨工装整体高度在900-1300mm之间;
其中,所述顶盖宽度大于所述棚骨架。
其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螺母套组。
其中,所述顶盖对应所述棚骨架开放侧的顶盖边缘向外翻;
其中,所述立杆之间的连接杆一根或者一根以上;
其中,所述顶盖由镀锌板加工而成;
其中,所述棚骨架的支架及连接杆为厚扁铁制成的椭圆形支架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舱口防护防雨工装棚骨架的结构,更加的稳固、方便使用,减免进出舱室需开关防护铁链的步骤,更避免了由于人员忘记关上防护铁链而失足高坠;所设防护开口间距大大缩减,更好的防止人员失足跌落舱室,杜绝高坠隐患。
2、舱口防护防雨工装的棚骨架上设有顶盖,顶盖的设置不仅能进一步防止人员失足坠落舱室,更能起到很好防水作用,防止雨水,海水进入舱室,需要人工费时费力清理污水,人字形顶盖的设置能最充分的引流雨水,进一步完善防水效果。
3、舱口防护防雨工装的整体高度在900-1300mm之间,能方便工作人员弯腰自由进出舱口,并且不会由于入口过高而不慎失足坠入舱室。
4、舱口防护防雨工装通过紧固件螺栓螺母套组与舱口围板固定连接,可以方便在不需要此防护防雨工装的时候能实现轻松的拆卸,且完全不损坏舱口围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顶盖; 2、立杆; 3、紧固件; 4、连接杆;
5、舱口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舱口防护防水工装,包括棚骨架、顶盖1和紧固件3;
所述棚骨架包括立杆2和连接杆4,所述棚骨架是由四根立杆2及立杆2之间的连接杆4围成的U型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2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针头式采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