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膀胱造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1931.2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昕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侯正达 |
地址: |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膀胱 瘘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科学领域,是一种泌尿外科临床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膀胱造瘘管。
背景技术
在泌尿外科的实际临床工作中,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膀胱永久造瘘情况非常常见。对于膀胱造瘘,目前还没有专用的膀胱造瘘管,多以普通导尿管作为膀胱造瘘管替代使用。而传统的普通导尿管因为其自身结构并不是专为膀胱造瘘而设计的,所以在用于造瘘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缺点,如长度过长,不易固定及携带等。球囊顶端的设计过长,容易碰到膀胱壁,对膀胱粘膜刺激较重,容易引起疼痛,尿频等症状,给患者造成痛苦;不易固定,会使造瘘管内外移动,容易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伤害,严重影响了临床使用效果及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膀胱造瘘管,它可以既起到膀胱造瘘的作用,又可以位置相对固定,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膀胱造瘘使用替代品产生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膀胱造瘘管,包括造瘘管,充气管,气囊,进尿口,出尿口,充气管为与造瘘管平行的导管,与气囊相连,入口处有单向封堵,防止漏气,进尿口位于造瘘管前端,为一对位置对称的圆孔或椭圆孔,其特征在于:造瘘管外侧,气囊后部有一个一端带有套管的挡片,套管与挡片的内壁直径与造瘘管的外壁直径相同,套管上有长椭圆孔。
套管上的长椭圆孔可以为二或三个均匀设置的长椭圆孔。
导尿孔位于气囊前部造瘘管的中间位置,气囊前部的造瘘管长度为8~12 mm,气囊后部的造瘘管长度为10~22cm。
挡片的直径30mm~50mm,套管的长度为15~25mm。
挡片和套管的材质为与造瘘管同样的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当造瘘管插入到患者膀胱内适当位置,用注射器在充气口位置给气囊充气,气囊大小合适后,轻拉造瘘管,使得气囊与患者膀胱内壁贴合,然后推动带套管的挡片,使之贴合在患者身体表面,在挡片的套管上缠绕医用胶带,由于套管上有长椭圆孔,部分胶带可以通过长椭圆孔粘到造瘘管外壁上,这样,就可以很便捷地将挡片牢固地固定在造瘘管上的所需位置,避免造瘘管的内外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简单,方便实用,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情况下膀胱造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了造瘘管的内外移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痛苦,同时也可以减轻医护工作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4可知,一种新型膀胱造瘘管,包括造瘘管5,充气管7,气囊6,进尿口8,出尿口9,充气管7为与造瘘管5平行的导管,与气囊6相连,入口处有单向封堵,防止漏气,进尿口8位于造瘘管前端,为一对位置对称的圆孔或椭圆孔,造瘘管5的外侧,气囊6后部有一个一端带有套管2的挡片1,套管2上有长椭圆孔3。
使用的时候,当造瘘管5插入到患者膀胱内适当位置,用注射器在充气口位置给气囊6充气,腔体大小合适后,轻拉造瘘管5,使得气囊6与患者膀胱内壁贴合,然后推动带套管2的挡片1,使之贴合在患者身体表面,在挡片1的套管2上缠绕医用胶带4,由于套管2上有长椭圆孔3,部分胶带可以通过长椭圆孔3粘到造瘘管5的外壁上,这样,就可以很便捷地将挡片1牢固地固定在造瘘管5上的所需位置,避免造瘘管5的内外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昕,未经李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19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