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油管过井口扶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1861.0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胡鑫;李军;邱勇潮;雍和毅;张进;卢秀德;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油管 井口 扶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油管过井口扶正装置,用于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过缩径井口,属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续油管为柔性钢管,其下入过程中总是贴壁的,不能居中。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较多的扶正装置,如中国专利号“200920078982.0”公开了一种水平井用连续油管滚轮扶正引导器,公开日为2009年12月23日,包括接管和扶正滚动装置,所述接管由接箍和中心管构成,接箍由丝扣连接在中心管上; 扶正滚动装置由扶正体构成,扶正体套在中心管上,在扶正体上设有六个 扶正块,在扶正块之间是V形槽,在扶正块上均匀布置有凹槽,在凹槽中 设置有滚轮。
但现有技术中的扶正装置均没有针对连续油管过井口尤其是缩径井口,而在实际应用中,连续油管在下入过程中,遇到缩径井口时,由于连续油管弯曲弧度较大,使得连续油管在防喷管和井口装置中不能居中,总是在缩径的地方遇阻,不能继续下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连续油管在下入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续油管过井口扶正装置。本实用新型使得连续油管自由端在井口装置中居中,顺利通过井口中缩径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油管过井口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圆锥台状,下部的大直径端与上部连接呈一体,本体内径大于连续油管外径,本体外径小于防喷管内径,所述本体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液体上返的水槽。
所述水槽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本体外壁上。
所述水槽为四个,均匀分布在本体外壁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本体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圆锥台状,下部的大直径端与上部连接呈一体,本体内径大于连续油管外径,本体外径小于防喷管内径,所述本体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液体上返的水槽,采用此结构,在连续油管下放的时候,本实用新型落在连续油管接头上,限制连续油管弯曲的弧度,使得连续油管在防喷管中居中,顺利通过井口中缩径位置。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槽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本体外壁上,采用多个水槽结构,液体上返流量大,不会造成堵塞。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槽为四个,均匀分布在本体外壁上,采用此结构为最佳方式,使液体能均匀上返。
四、本实用新型原理清楚、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于连续油管过缩径井口领域,保证顺利通过井口中缩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本体,2、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连续油管过井口扶正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圆锥台状,下部的大直径端与上部连接呈一体,本体1内径大于连续油管外径,本体1外径小于防喷管内径。
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本体1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液体上返的水槽2,此为优选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地,所述水槽2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本体1外壁上。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槽2为四个,均匀分布在本体1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随着连续油管的下入而下入,当连续油管自由端通过变径井口的变径处后,本实用新型落在缩径井口的缩径处;起连续油管时,连续油管接头把此装置带出。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以油气井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连续油管过缩径井口为目的,通过减小连续油管在防喷管中自由空间来扶正连续油管。
本实用新型内径比连续油管外径大一点,外径比防喷管内径小一点,在安装连续油管接头之前套在连续油管上,其可在连续油管上自由移动。在连续油管下放的时候,本实用新型落在连续油管接头上,限制连续油管弯曲的弧度,使得连续油管在防喷管中居中,本实用新型随着连续油管的下入而下入,当连续油管自由端通过变径井口的变径处后,本实用新型落在缩径井口的缩径处;起连续油管时,连续油管接头把此装置带出。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本体壁四面还有供液体上返的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1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椎扶正器
- 下一篇:一种可拆分使用的钻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