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咖啡机饮品出嘴的节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0814.4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4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韵饮料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6 | 分类号: | A47J3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机 饮品 节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化专用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咖啡机的饮品出嘴的节能结构。
背景技术
咖啡机,作为一种冲泡咖啡的机器,可以实现从磨粉、压粉、装粉、冲泡、到清除残渣等酿制咖啡的全过程的操作。并且,随着科技进步咖啡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以全自动咖啡机和半自动咖啡机为主。
半自动咖啡机,作为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咖啡机,其工作原理是依照人工操作进行磨粉、压粉、装粉、冲泡、人工清除残渣等操作步骤。这类机器有小型单龙头家用机,也有双头、三头大型商用机等,较新型的机器还装有电子水量控制,可以精确自动控制酿制咖啡的水量。
而全自动咖啡机,是指咖啡机能够从预热、清洗、磨粉、压粉、冲泡、泻粉等酿制咖啡全过程可在咖啡机内部自动完成,用户只需按下按钮便可以制作出一杯咖啡。由于,全自动咖啡机按照最科学的数据和程序来酿制咖啡,而且都设有完善的保护系统,使用起来既方便,只需轻轻一按就可得到的咖啡,其便捷性优于传统的半自动咖啡机。但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良好的保养,维护费用较高是这种机器的缺点。所以一般都是作为商用咖啡机进行使用。但是,全自动咖啡机方便、快捷、品质一致、高效率,等突出的优点使得它越来越被用户所喜爱。
但目前,现有的商用咖啡机,当咖啡机的饮品出嘴出咖啡时,其咖啡饮品是呈花洒状或呈不规则的曲线状流入用户的杯中,造成其用户的感受非常不好,并且由于咖啡饮品不能集中在一处流入用户杯中,所以在出咖啡的时候,其咖啡饮品很容易溅到用户的身上,留下污渍,严重时可能还会烫伤用户。如果要保证咖啡饮品的集中出水,就要使咖啡机具有足够大的水压,咖啡饮品在强大的水压下才能保证呈其介质是集中在一处的,所以需要对咖啡机的功率进行提高,从而导致在使用时不但不节能,而且由于使用时过高的能耗,不利于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咖啡机饮品出嘴的节能结构,以防止咖啡饮品从饮品出嘴流入用户杯中时产生喷溅效果,从而避免用户发生烫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咖啡机饮品出嘴的节能结构,包含饮品出口管,还包含设置在所述饮品出口管内的导流管,所述饮品出口管与所述导流管导通;
所述导流管内具有一个饮品缓冲面,所述饮品缓冲面上均匀分布有贯穿孔,所述导流管的进口端通过所述饮品缓冲面上的贯穿孔与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导通。
所述的咖啡机饮品出嘴的节能结构,还包含:设置在所述导流管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隔开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在咖啡机的出口管内设有导流管,且导流管内具有一个饮品缓冲面,并且饮品缓冲面上分布有贯穿孔。当咖啡饮品经饮品出口管流入导流管内时,会直接撞击到导流管内的饮品缓冲面上,通过饮品缓冲面使其咖啡饮品的流速进行缓解,然后咖啡饮品再由饮品缓冲面上的贯穿孔经过导流板从导流管的出口端流入用户的杯中。由于咖啡饮品在导流管内是通过饮品缓冲面降低流速,然后经导流板对咖啡饮品进行导流,通过导流板可使咖啡饮品尽量集中在一处,保证咖啡饮品流出时是呈一根直线的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并且还可防止因咖啡饮品流速过快导致在流出时向外喷溅的情形发生,进而避免了咖啡饮品从饮品出口管流出时喷溅到用户身上的可能性。并且,通过此种结构,即使咖啡机内部的水压很小也能保证咖啡饮品流出时是呈一根直线的状态,所以可将咖啡机的功率做到最低,以使得整个咖啡机在使用时更加节能和环保。
其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饮品缓冲面相互垂直,其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由于导流板与饮品缓冲面是互相垂直的,且连接处是采用圆弧过渡的,所以保证了咖啡饮品流出时是经过饮品缓冲面后,沿着饮品缓冲面与导流板圆弧过渡的连接处缓慢的垂直而下,进一步避免了咖啡饮品流出时的不规律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韵饮料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群韵饮料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0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