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控系统用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99186.2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伟;张金伟;赵敬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6 | 分类号: | F01M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系统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控系统用电磁阀,主要用于优化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泵油量,降低油泵功率消耗,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机油泵主要是不可变量机油泵和二级变量机油泵,由于不可变量机油泵需要在低速时满足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压。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油泵提供的压力远远超出了发动机需要的压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功率,且对油泵机械性能要求较高。二级变量机油泵虽然能够对压力进行调节,但它的缺点是:对变量机油泵只能进行两级控制。假设两级转换点的转速为N1,发动机最高转速为N2,发动机转速从0到N1时,机油泵每转排量为一级排量Q1, 发动机转速从N1到N2时,机油泵每转排量为二级排量Q2,Q1>Q2。在发动机转速从0到N1时,油泵流量为发动机转速n乘以Q1,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在发动机转速从N1到N2时,流量与转速成正比。而在此过程中发动机部分阶段需求的流量要小于油泵泵油量,从而存在浪费功率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使油泵流量连续可调,使油泵泵油量与发动机工况匹配,降低发动机功率损耗;在电路故障,系统油压过高时,活塞系统自动将油压调节到安全油压范围,保证系统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电控系统用电磁阀,包括电磁螺线管、铁芯、导套、极靴、阀套、阀芯、复位弹簧、弹簧座、活塞、固定支架、外壳,所述极靴与导套配合设置于电磁螺线管中,铁芯置于导套中并在导套内滑动,外壳将阀套、固定支架、极靴、电磁螺线管固定在一起;所述阀芯置于阀套内孔、阀芯一端内孔中设置活塞、阀芯另一端连接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另一端有弹簧座限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内部设置有反馈压力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内部设置有反馈油道。
在本方案中,系统工作原理为:当油泵输出压力(P口压力)升高时,电磁螺线管通电,铁芯推动活塞与阀芯向前移动,使进油口P与调节油口A接通。A口的开口大小由电磁力大小决定,此时可改变电磁螺线管通电电流大小对A口的开口大小进行实时调节,A口的压力增大调节油泵偏心量使油泵泵油量减少,油泵输出压力减小,即发动机油道和P口压力减小;A口的压力减小调节油泵偏心量使油泵泵油量增加,油泵输出压力增大,即发动机油道和P口压力增大。当电路出现故障或铁芯发生卡滞时,P口压力过高,机油通过阀芯油道A到达反馈压力腔,在反馈压力腔形成压力,使阀芯向前移动。P口与A口接通,A口的压力增大调节油泵偏心量使油泵泵油量减少,油泵输出压力减小,即发动机油道和P口压力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阀芯内增加活塞,可实现油压连续可调,最大限度降低油泵能耗,以及活塞系统保证了系统处于安全油压范围的特点,使得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即是电控系统临时出现故障,通过本结构也可以使得油道内的油压进行自我调节,位置再安全范围内,减小事故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磁阀阀结构图;
图2是电磁阀不通电时,系统原理图;
图3是电磁阀通电,铁芯推动阀芯进行流量调节的系统原理图;
图4是电磁阀电路故障时,阀芯压力腔反馈力推动阀芯进行流量调节的系统原理图;
其中:1是弹簧座,2是阀套,3是极靴,4是电磁螺线管、5是外壳,6是铁芯6、7是导套、8是固定支架,活塞9是,10是阀芯、11是复位弹簧、P口是进油口,A口是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磁阀主要包括电磁螺线管4、铁芯6、导套7、极靴3、阀套2、阀芯10、复位弹簧11、弹簧座1、活塞9、固定支架8、外壳5。极靴3与导套7配合安装置于电磁螺线管4中,铁芯6置于导套7中并在导套7内滑动。外壳5将阀套2、固定支架8、极靴3、电磁螺线管4固定在一起。阀芯10置于阀套2内孔、阀芯10一端内孔中放置活塞9、另一端放置复位弹簧11、弹簧11另一端有弹簧座1限位。
如图二所示,当发动机启动时,转速较低。此时,油泵变量调节阀不通电,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阀芯处于初始位置,P口与A口断开,油泵以最大排量泵油以满足发动机的润滑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99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器官表观纹理材质图像采集装置
- 下一篇:可显示流速的PVC复合管